(上接A1版)
高素质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有着显著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此,我市不断创新方式,围绕全市5大农业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立田间学校,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近年来,累计有13.9万人参加农民职业技能、农业创业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率达78.8%。全市建立高素质农民培育省级示范田间学校22所、市级示范田间学校27所、县级示范田间学校67所。对参加培训的职业农民开展农业职业技能鉴定、评价,已评定乡村振兴技艺师380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32人。面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学历提升要求,我市在规模化开展“半农半读”中职教育的基础上,联合泰州农牧学院、江苏农林学院免费开展农业高专教育,近三年460人接受高职教育,并试点开展本科农业职业教育工作。
平台聚力
抱团发展促增收
“粮食集中卖,价格高还省事!”去年又流转200亩地种植稻麦的涟水县种粮大户张言军很高兴。“我现在一共承包350亩土地种植水稻和小麦,去年水稻丰收,县里高素质农民协会主动带着收购商上门,价格适合,还全部给现金。”更让张言军受益的是种子采购。他算了一笔账,小麦种子,自己去市场买每公斤约4.4元;通过集中采购,每公斤只要3.2元左右。按一亩地消耗25公斤种子计算,自家350亩地如果全部种小麦,可节省1万多元。
张言军口中的高素质农民协会指的是由涟水县常盈桥稻麦种植合作社负责人乔林中牵头成立的全省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联盟——涟水县高素质农民协会。“在县农广校的支持下,我们探索成立高素质农民协会,目的是将分散的农户聚合成团,通过品种试验、集中采销、信用担保等方式,助农户增产增收。”乔林中说,如今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式的种植、销售模式,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难以规避市场风险。以高素质农民协会平台为抓手,构建培育全程链,实施服务全程化,报团取暖,才能让农民的辛苦更有所值。目前,该协会吸纳了106户种植大户加盟,联合中化化肥等企业为成员提供农资服务,为会员每亩节约成本100多元。
“种出好粮食,卖出好价格。”乔林中表示,协会将继续整合农户资源,变“单打独斗”为“联合作战”,促进小农户与大户融合发展,让土地产出最大效益。
从去年起,我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创新打造服务平台——职业农民协会,开展“培训你一轮,服务你全链”的培育服务模式。在涟水县、淮阴区、盱眙县等地先后成立由农技推广专家、涉农企业负责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组成的地方职业农民协会,开展种苗农资采购服务、农技农机全程服务、农业金融保险服务、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农业发展咨询服务等,为职业农民创业提供全程化、保姆式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市职业农民协会通过农药、化肥减量使用和农资集中采购,每亩降低生产成本120多元;通过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稻麦每亩增产60多公斤,每亩增收130多元,提高种植效益,提升生态效益。
能人示范
“头雁”引领“群雁”随
昔日大学生,如今“新农人”。走进大学生方达创办的哒哒牧业公司,现代化的鸡棚内,自动喂料机正把饲料均匀地投放到食槽里,一颗颗刚刚产出的鸡蛋由传送带送到末端,由工人装进蛋筐。2011年,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方达回到老家淮阴区淮高镇,办起了蛋鸡养殖场。“我们实行无抗绿色养殖,年销售额已突破1000万元,还注册了无公害农产品商标。”回首创业之初的艰辛,方达感慨道。为了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他主动寻求变革,参加区农广校组织的技术培训和专家讲座,向养殖大户取经,学习现代化养殖技术。2021年,方达被授予淮安市农业创新创优标兵和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荣誉称号。
“头雁”引领“群雁”随,人才振兴产业兴。近年来,我市通过开展乡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像方达这样的致富能人不断涌现,他们扎根乡土,投身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汇聚新动能。为了充分发挥“头雁”的传帮带作用,我市将他们纳入农民培训讲师团以及乡土人才骨干队伍,建立有代表性的田间学校,开展培训专题讲授、经验分享、基地讲解、师带徒实践、入户跟踪指导等,充分发挥能人作用。
“2021—2025年,我市计划每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6万人,在提升‘老农’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育一批‘新农人’,引进、贮备一批‘智农人’,面向涉农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开展创业创新培育,吸引他们回乡下乡创业就业;面向农村及从业人员开展‘半农半读’中高职教育、乡村振兴技艺师技术评价、创业带头人培育、田间学校创建等。”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邢国文说,力争到2025年,全市平均每村培育一名中高职学员、一名乡村振兴技艺师,每个涉农镇街培育一名市县级创业示范带头人和一个省市级示范田间学校。
截至目前,从我市培育的高素质农民中,走出全国人大代表1名、全国劳动模范4名、全国三八红旗手1名、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名、省三八红旗手1名、市级劳动模范6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