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蒋 童
本报讯 “以前不少老邻居都想往外搬,如今小区改造后,谁都不舍得走了。”小区居民李平波介绍,现在的休闲广场和文化长廊天天挤满了人,大家聚在一起拉家常、下围棋。“小区换新颜、群众展笑颜,现在的日子就是我向往的生活。”李平波说。
李平波口中的小区是清江浦区清浦街道前进小区,其建成于1989年,总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居民近1000户。在时代变迁中,这个老旧小区承载着不少居民的美好回忆,也难免患上硬件落后、墙面破损、水管堵塞等“常见病”,让大家多了几分遗憾。近年来,清江浦区聚焦群众的实际需求补短板,从家门口的配套更新、绿化补植、道路修缮等小切口入手,用“绣花功夫”织就百姓“幸福花”,带领百姓从安居走向宜居,也让理想中的美好生活照进现实。
新修葺的议事长廊,让居民有了休闲的好去处;重新规划的停车位和非机动车棚,让交通工具“有家可归”;整洁的卫生环境、别致的景观小品,生活环境更加温馨和谐……除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持续升级,属地还依托网格睦邻驿站积极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做到组织引领、党员先行、治理与共,通过一件件暖心服务解决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晾衣架虽不起眼,但也关系到“大民生”。此前,小区晾晒区使用的都是一些铁架子,早已锈迹斑斑,没法晾晒衣服、被子。为此,社区在改造方案里按照片区重新规划集中晾晒区,统一更换不锈钢晾衣架,并从合理使用、共同保护等角度倡导居民用好晾衣架。“现在有专门的地方晾晒衣物,很方便,而且高高低低的晾晒杆和绳子也被清理了,整个小区看起来清爽不少。”小区居民叶秋黎说。
改造过程中,清江浦区坚持“集中民意、为民服务”思路,积极会同住建部门、属地及小区业主代表,共商共议、听取民意,细化改造方案,同时广泛加强宣传,利用好橱窗、电子大屏、大门口等主要阵地,确保老旧小区改造成为居民支持、社会满意的惠民工程。
“我们小区周边有许多餐饮单位,还有一处农贸市场,东西方向又都是城区主干道,人员流动太大了,想在小区里找个停车位着实困难。”小区居民季成林介绍,前进小区建成多年,原本就绿化缺失,再加上停车无序,占道毁绿现象严重。2021年改造之初,住建部门打破空间制约,统筹利用各个功能区域和闲置土地,新增200余个停车位,同步更换落水管、硬化混凝土路面、增设路灯和监控设备等。“每天下班回家不用担心抢不到车位了,小区道路上也不再停得满满当当。”“下雨天走进小区不用担心一步一脚污水了,管道维修后,下水道难闻的气味也改善不少。”“楼道垃圾不再出现,楼下还有24小时阅读书屋,大家的文明程度也提高了”……全过程推行菜单式精准改造,让小区居民成为最大受益者。
房屋由“旧”到“新”、道路由“堵”到“疏”、车位由“少”到“多”,前进小区的“里子”“面子”得到全面提升。清江浦区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老旧小区改造中,该局始终坚持“先民生后提升”,每一处细节都因地制宜、实事求是。针对单元楼外立面,特别融入新江淮建筑风格,重新优化小区色彩,注入青砖黛瓦的淡雅氛围,彰显地域文化特色;在小区主入口附近的空地,配套建设休闲广场和仿古廊架,用淡蓝、浅红两种颜色突出休闲广场,为群众提供集邻里感情、信息交流和健身休闲于一体的场所。同时,按照“一次改造、长期保持”的工作思路,引入基层党组织、业委会、志愿服务团队等多方力量共同维护,让老旧小区“青春常在”,也让更多市民享受“家门口”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