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在庆鼎精密电子(淮安)有限公司运筹管理部部长赵东华看来,淮安的口岸通关服务生动演绎了“时间就是金钱”。
今年3月24日,庆鼎从海外进口设备,报关时报关单数据与产地证数据比对异常,无法实时正常申报。“申报日是周五,如果推迟申报必然会影响企业后续生产。”赵东华解释。淮安海关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刻指导企业通过保证金担保的方式快速放行。最终,这批货物于当天晚上7点顺利运出淮安综保区。
企业进口集成电路、显像型防焊膜、精密设备等货物需要真空包装,如果在普通环境下拆箱查验会有报废的风险。为此,企业在淮安海关协助下申请了“真空包装等高新技术货物布控查验协同试点”服务,进口货物改为目的地查验,不仅避免了货物在非特定环境下开箱查验可能造成的损失,又节约了口岸查验排队时间,提高了通关时效。
降低物流成本、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是做“减法”,可以帮助企业“抢时间”,增加竞争力。近年来,我市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开展“7×24”小时通关服务,整体时长全省最短。同时,我市全面规范口岸管理,实现全省同类口岸收费最低、作业时限最短。
打通“大动脉”
点燃物流发展“新引擎”
企业降本增效的背后,是多式联运新格局的构建。
对此,中天钢铁集团(淮安)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盛荣生深有感触,他算了一笔账:通过水运把原材料从常州运输到淮安,每吨费用约26元,比公路运输节约250元左右;通过公路将产品从淮安运输到山东,相比常州、南通等苏南基地,每吨又可减少100元左右的物流成本,两者相加,每吨能省350元。企业还可以通过铁路将产品运抵连云港或上海,再通过海港出口到国外。“无论是水运还是‘海铁联运’,不仅安全环保,还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输成本。”盛荣生说。
为进一步压缩物流费用,我市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部署,整合铁路、水路、公路等物流资源,以内河港口集装箱多式联运为抓手,积极推动“公转水”“散改集”运输结构调整以及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加快打造“水陆空”一体的快速便捷跨境物流体系。
2022年9月,上海(淮安)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上海港、江苏港、淮安港深度合作,以淮安为重要节点的江海河联运体系逐步形成,外贸企业在“家门口”便可完成进出口通关全流程,实现“船边直提”“抵港直装”,平均每标准箱运输成本可节约3000元。2022年,全市外贸企业当年出口报关量同比增长180%,淮安港集装箱运量达到47.3万标箱,位居全省内河港口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