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文字

4月27日上午,“攀高比强 跨越赶超”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总结动员大会召开。会上,2022年度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第一等次的县区金湖县、淮阴区以及市直单位代表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水利局作会议发言。本报现将发言摘登如下:

“四敢”担当优生态 攀高比强勇争先

奋力推动金湖高质量发展跨越赶超

2022年,金湖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以“优秀是一种习惯”的坚定自觉,紧扣“长三角智造金谷、现代化水韵湖城”城市定位,开拓创新、努力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稳定、逆势而进、后劲强劲”。

保持攻坚定力,筑牢发展“硬支撑”。持续念好内培、外引、优服务、强平台“十字诀”,全力打出项目攻坚、产业集聚、企业培育、要素适配“组合拳”。围绕重特大项目攻坚积势增效,不断提高“双招双引”组织化、专业化水平。在深圳、北京等重点区域设立综合服务网点,打造招商引资、人才服务、离岸孵化和城市形象集中展示窗口。

坚持对标找差,夯实发展“厚根基”。聚焦拼经济、扩投资、促消费、稳增长、保安全等工作主题主线,科学统筹、持续唱响“开门红”、“双过半”、“荷”气生财和冲刺会战“四季歌”。紧盯赶超对象扬中市、桐庐县,坚持总体目标、年度计划、支撑举措、督查落实等配套衔接,在持续深化、久久为功中引领县域经济攀高比强、争先进位。

激扬“四敢”精神,汇聚发展“强动能”。强化思想引领、机制保障、文化浸润,推动形成“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活力竞相迸发的生动局面。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锤炼党员干部敢为善为的能力本领;坚持以项目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发挥及时奖励等正向激励效应,常态化开展月度晾晒、季度拉练、年度问效行动,推动各板块各条线比学赶超、勇争一流。

全力以赴拼经济 乘势而上谋发展

在新征程上奋力开创跨越赶超新局面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市直相关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淮阴区锚定目标、苦干实干,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成功迈入社科院“全国百强新城区”行列。持续掀起项目攻坚热潮,中天钢铁精品钢帘线项目一厂启动运行,获评年度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优秀县区。全面建强园区平台引擎,淮安高新区创成省知识产权建设试点园区、建成苏北唯一的食品研发及检测中心,淮安农科园创新能力在全省同类园区中排名第一。积极打造特色亮点品牌,红色刘老庄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项目获评全国A等、等次全省最优,医保管理服务、水利建设等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纽泰格科技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

成绩属于过去,实干成就未来。淮阴区将认真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特别是市委书记史志军讲话要求,把昨天的成绩作为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动力源泉,围绕高质量打造城乡园融合发展样板定位,聚焦争创“全国百强区、全国百强高新区”目标,以勇往直前的拼劲攻项目,以勇争一流的追求抓环境,以从严从实的要求强党建,力争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对标对象盐城市盐都区和台州市黄岩区,力争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过千亿元,为全市高质量跨越发展贡献更多淮阴力量。

深化项目攻坚 提振发展信心

为全市经济运行整体率先好转筑牢基础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发改委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深入推进“153”战略,牵头承担的19项省考指标中有7项排名III类地区第一,9项排名第二,总体完成“保二争一”目标,粮食安全工作获省政府办公厅督查激励。

“快”字当头,稳投资信心。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作用,确保全年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以上。锚定三季度省市重大项目基本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目标,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不断深化“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通过月度通报会办、季度拉练授旗、年度考核奖惩系列措施,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提速,确保全年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

“优”字为先,稳企业信心。着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让企业“敢干”的信心更足。强化要素保障,持续落实市重特大项目要素保障机制,统筹调度用地、能耗、环境容量等指标,确保关键要素优先保障优质项目。加快低效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变“项目等地”为“地等项目”,更大力度“腾笼引凤”。

“育”字引领,稳发展信心。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切实加强产业升级、“两新一重”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谋划储备,不断提高项目质量。坚持“做的比说的好、服务比需求早”,聚焦重点行业、重点产业、重点指标,科学精准研判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物流、能源、金融等方面的问题,确保企业“吃饱开足”。

扩量提质 争先进位

奋力谱写淮安制造业创新转型新篇章

2022年,市工信局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坚定不移稳增长、促转型、抓项目、优服务,推动工业经济加速发展。

坚持“做的比说的好,服务比需求早”,将服务企业的“油门”踩到底。会同统计、供电等部门,健全运行监测平台系统,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培育、“专精特新”、“智改数转”等行动计划,滚动管理、梯队培育各类优质企业,结合用电量等实时数据,精准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建立市、县企业服务网络,超前了解掌握企业面临的困难与问题,第一时间帮助协调解决。

坚持“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围绕项目干”,为持续增长的“引擎”加马力。紧盯“1422”工程,充分发挥专家智库作用,进一步做精做深重特大项目分析研判工作,从源头上把控项目招引质效,推动更多科技创新、“专精特新”、战略新兴项目落地生根、突破成势。力争全年规上工业投资超110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新增列统企业300户以上。

坚持“放大比较优势,抢占新的赛道”,使制造业的“底盘”更强实。围绕“7+3”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定位,以龙头企业和重特大项目为“锚”,充分发挥“锚”对“链”的带动作用,逐一绘制产业链图谱、编制招商指南,在差别化竞争中彰显淮安比较优势,在新赛道上跑出淮安“加速度”。强化政企联动,借助产业协会、行业峰会等平台,“走出去”“请进来”并举,加强专业化推介,塑造“集群地标”,吸引更多企业来淮“入群”,强核补链。

主动担当 全力争取

凝心聚力服务淮安高质量跨越赶超发展

2023年,市水利局将紧紧围绕中心、更好服务大局,努力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争取投资增量,为经济赋能。2022年,全市完成水利完成投资41.6亿元,同比增长33.3%。2023年,我市将重点实施63项水利工程,计划投资70亿元以上。围绕南水北调东线后续工程、分淮入沂、淮河流域重点平原洼地治理等,积极扩容中长期项目库,努力培育淮安水利建设新的突破点,最终实现大项目“顶天立地”、好项目“铺天盖地”。

争取一域增光,为全局添彩。2022年,我市河湖长制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并获中央奖励资金2000万元。2023年,全市将新建幸福河湖82条(个),打造示范幸福河湖10条(个)以上。深化“河长+检长+警长”模式,开展“三水”清除等专项整治行动、跨界河湖联合河长制行动,争取河湖长制工作再创佳绩,努力在这块有风景有底蕴的土地上织好绿色发展的“双面绣”。

争取服务升级,为发展助力。2022年,市水利局在中天钢铁、三一集团光伏项目等重特大项目中主动担当,服务重大项目落地。2023年,将继续主动靠前服务,针对重点项目,成立专班,加强申报辅导、超前会商研判。严格落实“并联审+容缺办”机制,深化洪评“预审查”和小微涉河审批工作机制,努力把淮安涉水审批服务做到最优、最简、最高效。淮安水利将创新实干,攀高比强,奋力争当跨越赶超“主力军”。

■融媒体记者 蔡雨萌 整理

2023-04-28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13803.html 1 3 文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