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江凤玉 严培华
近年来,淮安区持续推进为民办实事工程,不断健全农村供水体系,在管理水平、制水能力、服务质量等方面全面发力,农村供水规模逐渐扩大,供水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全区实现了从“有水喝”到“喝好水”的重大转变。
用制度管水 夯实保障体系
农村供水事关民生福祉,淮安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该区成立区属国有公司专门负责农村供水工程运营管理工作,建成覆盖全区的区—镇—村三级供水管理网络,新建一、二级农村供水增压泵站23座,白马湖水厂1座,实现水源取水、水厂制水、管网输水、加压供水、农户用水的全流程高效衔接。
该区还专门出台《淮安区农村饮水安全运行管理办法》及机构、财务、绩效管理等20余项规章制度,将运管经费缺口纳入区财政年度预算,为工程良性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用质量控水 强化过程监管
加强水源地巡查,保证源头活水。陆上巡查、巡查艇水域巡查、无人机空域巡查相结合,做到每日一小巡、每周一大巡、每月一次全面巡查,生态环境、水利、交通运输、海事等部门联动配合,持续加强水源地管护工作。
加强制水控制,保证质量安全。白马湖水厂采用“预处理+常规处理+深度处理”工艺,水源水经取水泵房送至预臭氧接触池,进行预氧化处理,随后流入絮凝沉淀池完成胶体杂质聚合沉淀,在经过砂滤后汇入生物活性炭池深度处理,最后在清水池进行消毒处理,加压输送至公共管网。白马湖水厂化验室每日对出厂水质进行36项指标检测,区农村供水公司水质中心每月对管网水质进行42项指标检测,区疾控中心每季度对全区农村55个管网末梢水检测点进行随机抽检。此外,委托权威机构每半年对全区农村供水水质进行106项指标检测。
强化工程措施,保证设施完备。为确保全区域更好地供水,去年6月,淮安区区域供水二期工程全线投产运行,城乡南北供水管网互联互通,更新改造供水管网10公里,完成大胡庄社区等35个农房改善集中居住小区配套管网169公里,白马湖水厂制水规模由5万吨/天提升到13万吨/天,全区农村供水实现一盘棋调度、全覆盖管理。
用科技调水 提升服务效能
淮安区积极探索,大胆创新,运用信息化调控水,创新农村供水新模式。同时,依托智慧水务平台实时掌握水厂、管网、服务大厅运营动态,结合季节、气温、节日等因素,对供水运行进行合理优化和调整,以压调水,按需供水,充分满足水量动态变化中的供需要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共赢。
该区创新“网格+智慧水务”工作机制,村居网格员入户走访的同时,开展水表抄录、故障报修、节水宣传等工作,实现人力资源整合和高效利用,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上线手机App抄表,通过手机定位实现水表查找,抄表轨迹监控,抄录数据上传,解决水表估抄、漏抄、准确率低等问题,同时对水量异常用户及时提醒,减少矛盾纠纷。开通微信公众平台,提供在线缴费、账单查询、故障报修等服务。24小时受理群众用水诉求,今年一季度累计受理区12345平台热线工单177件次,响应率、办结率、满意率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