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重点对太山村、码头村、头堡村、高堰村等进行人居环境优化升级,通过外立面改造、雨污管网建设、基础设施完善等,逐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以生态、绿色、文明、宜居的理念重塑优美乡村环境。
做实“里子”
让“闲资产”变成“活资本”
近日,在高家堰镇高堰村,刚收割的紫甘蓝又大又饱满,淮安天赐福绿色蔬菜有限公司负责人钱月军捧着两颗紫甘蓝,心里乐开了花。“通过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项目区内沟、渠、路经平整,溢出106亩村集体土地。我们对这106亩土地进行连片流转、开发经营,推动集体土地资源保值增值。”钱月军告诉记者,公共空间治理使“小田变大田”,并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基础设施,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经营水平,还促进了农田增效、农产品增产。
同样,在马头镇码头村,通过公共空间治理,整理出大量“沉睡”资源,率先利用收回的16套闲置房屋建立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通过“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村书记担任农产品经纪人+村民进行净菜加工”的形式,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形成企业获得优质农产品货源、农户拥有稳定售卖渠道、合作社赚取农产品加工费用“三方共赢”。
码头村党总支书记李卫军介绍,目前,农产品综合服务中心已建成使用,可服务周边10个村、15个种植大户近1200亩的农产品销售,每年可为码头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18万元,带动本村人员就业10余人。
以空间治理带动产业发展,淮阴区把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举措,进一步拓宽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渠道,为产业发展蓄势赋能。在马头镇、南陈集镇、高家堰镇3个先导镇的62个先导村先行先试开展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针对村集体资源资产“七空间一资源”,围绕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做好空间管理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融合,凸显区域产业特色。
扎牢“根子”
让“长效化”成为“动力源”
2022年,高家堰镇在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问题排查过程中发现,洪泽湖沿岸属于村集体所有的洪泽湖挡浪堤背水面鱼塘存在违规侵占、不规范发包等问题。该镇利用公共空间治理契机,聚焦村集体资产资源,统筹推进“村资镇管”改革。
“我们引导党员群众以‘主人翁’身份参与公共空间治理工作。通过访渔民、看现场、座谈等方式,掌握洪泽湖挡浪堤背水面鱼塘问题现状。在广泛收集民情、还原历史的基础上,由镇党委建议、村‘两委’商议、党群共同决议的方式妥善处置。在规范操作的同时,有效杜绝人情出租、优亲厚友等现象,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促进了乡村有序和谐。”高家堰镇负责人朱家峰告诉记者。
群众有呼声,政府有响应,通往乡村振兴之路的“幸福门”越来越宽敞。去年以来,淮阴区高规格成立区级攻坚指挥部,区四套班子主要领导挂帅指挥。马头镇、南陈集镇、高家堰镇3个先导镇完善“1+N+N”责任网格,各先导村形成“一村一专班”,推进镇级落实、村居自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该区贯彻“全面清、有序收”总要求,聚焦“清收用管”四字诀,聚力“区级统筹、乡镇推进、部门联动、村居实施、群众参与”五方集成联动,探索出一条系统化、标准化、法治化、长效化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道路,提升了治理水平,塑造了文明乡风。
淮阴区将以惠民为核心,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治理共治共享,形成“一村庄一特色,一空间一风景”,做到点上示范、面上开花,进一步释放发展红利,实现强农靓村富民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