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王 舒
通 讯 员 徐 婧 李 媛
席树兵
本报讯 建筑更高效,资源更节约,环境更友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等调整优化。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2022年,市住建局以发展绿色建筑为目标,积极调整我市建筑产业结构,制定各项政策措施,科学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为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走进“石榴·淮上院子”,只见小区环境优美,楼栋鳞次栉比。和普通建房在施工现场作业不同,该小区是我市首个100%装配式建造项目,“就像‘搭积木’,楼板、墙壁等所有预制构件全部从生产基地直接运输到项目现场进行吊装。”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建筑实现了建筑的高效率、高品质、低扬尘和低资源消耗,同时减少了现场施工人员的数量,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市住建局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建设,优化生产力布局,整合各类生产要素,鼓励企业因地制宜推广使用先进高效工程技术和装备,大幅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在建筑标准化基础上,实现建筑构配件、制品和设备的工业化大生产,推动建筑产业生产、经营方式走上专业化、规模化道路,形成符合建筑产业现代化要求的设计、生产、物流、施工、安装和建设管理体系。目前,我市拥有17家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共59条生产线。其中,装配式混凝土预制构配件生产企业14家,共50条生产线,设计产能达283.34万立方米/年,实际产能达126.26万立方米/年;装配式钢结构构件生产企业3家,共9条生产线,设计产能达9.6万吨/年,实际产能达9万吨/年。创成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9个、人才实训基地2个、示范项目3个、示范园区1个。
产业优化,科技支撑。市住建局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产学研合作,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建筑行业企业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导各类创新主体共建具有技术转移、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育等多种功能的联合创新载体,其中金湖县建立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由南京工大、天工科技、县质监站共同研发的两项装配式建筑科技成果,取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淮阴区促成金达混凝土与淮阴工学院合作建设省级装配式技术工程实验室,并获省科技项目1项、专利5个;江苏建源益成公司生产的预制楼梯、叠合板等产品获省科技成果推广认证;江苏蓝雁自行研发的自动生产线预制养护叠合窑,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申报国家专利;江苏绿野、中天杭萧钢构联合淮阴工学院、淮阴商业学校建立校企对接合作平台,为建筑业发展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淮安凡之晟、中天杭萧钢构、天工科技等企业积极做好人才招聘和培训工作,培养了一批装配式建筑技术骨干和产业工人。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市住建局将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继续发挥政府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作用,强化组织推进,形成有利的体制机制和市场环境。同时,促进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协同配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外埠市场,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设计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管理网络化、运营智能化的流程集成创新,全面提高建筑行业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