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制丝车间,除了操作工,维修工也要每天和烟机打交道。2009年进入淮阴卷烟厂的胡红洋,先后工作在机器人岗位、加料机岗位、切丝机岗位,2013年进入维修岗位。多年来,他勇于创新,攻坚克难,在本职岗位努力做到极致,成为厂里最年轻的烟草行业制丝考评员。
成绩的背后,是胡红洋多年如一日的兢兢业业和辛勤付出。除了学习理论知识外,他还苦练精准拆装技能,不断磨练实操水平,一方面积极向老师傅虚心请教,另一方面,利用休息时间对拆换下来的零件进行维修、研究。
艰苦的努力,务实的工作,他不仅很快提高了自身业务水平,也极大降低了维修费用和购置成本。他多次参加厂内、省公司和国家局技能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1年,他被评为省公司先进个人;2012年,在“SD5切丝机操作比武”中获省公司二等奖,在“钳工维修比武”中获省公司优秀奖;2014年,在“SD5切丝维修比武”中获省公司优秀奖;2015年,在国家局“合和杯”全国烟草行业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中获SD5机型三等奖。
创新是胡红洋的不懈追求。多年来,他积极参与创新工作,提出并实施多种实用的改进方案。在工作中,胡红洋注意到,流化床出口梗丝左中右水分差异大是行业通病,它的存在导致成品梗丝出口水分CPK、填充值等指标的合格率较差,影响设备的有效作业率,制约设备效率和产品品质的提升。胡红洋与维修班同事组成工作小组,连续三个月对流化床出口梗丝左中右水分差异开展跟踪调查,在每个工作日上午和下午分别抽取一批梗丝进行试验。经过调查分析后大家发现,床体进口梗丝厚度基本一致,而出口梗丝厚度相差近15毫米,大家怀疑这是因床体不平衡引起的。他们使用水平管对床体平衡进行检测,发现床体左高右低,两边高度相差将近30毫米。已找到问题症结,接下来就得解决问题,他们开始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装置的研制工作。经过数次论证,大家确定采用“报警式床体平衡监测装置”方案,并研制成功。流化床床体平衡监测装置为国内外首创,最终荣获厂一等奖、省公司一等奖、国家局二等奖,成功申报发明专利与实用新型专利。
“活到老,学到老”是胡红洋十分喜欢的一句话。为此,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钻研业务上,努力将工作干好。2022年,他所在的叶片组全年发现问题128项,日常维修及应急抢修208项。在保质保量完成车间领导下达的每一项维修任务的同时,胡红洋还积极指导他人学习,钻研培训课题,开展技术性攻关项目。他主导的铜排链快换装置的研制项目、解包机器人异常烟包预警系统的开发项目获评厂部科技创新项目,圆满完成松散回潮柔性进料装置的研制项目。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胡红洋凭着对维修工作的热爱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用最朴实的语言、最扎实的行动,在工作岗位上弹奏出一曲曲华美动人的乐章,无怨无悔地诠释着一名“淮烟人”对烟草事业的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