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王 舒
通 讯 员 殷 洁 席树兵
本报讯 道路更平顺、河水更清澈、桥梁更宽阔……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2年,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紧紧围绕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市容面貌大蝶变,日益强健的城市“筋骨”,支撑起百姓的幸福生活。
“现在道路通了,雨天再也不担心积水了。”走在平坦的珠海路上,市民陈女士由衷称赞。珠海路曾经因为地势低洼、排水管道老化,阴雨天容易积水,给市民出行带来不便。2022年,珠海路(南昌路—翔宇大道)综合提升项目全面启动,完成全线雨水管道、路基路面、人行道、绿化及附属工程施工。如今,修整一新的珠海路,彻底告别雨天“看海”,成为方便出行的全新“动脉”。
去年7月13日,清隆桥改造及天津路接线工程正式施工。工程利用现有桥梁桩基,两侧增设桩基,新建成整幅桥梁,新桥桥梁长约150米、宽约46米;天津路接线工程长约690米、宽约46米至58.5米,主要对沿线路口进行渠化和拓宽改造。此外,还将同步完善污水管网、管线综合、照明、交通等附属设施。陪伴市民近30年的清隆桥,将给大家带来更多便利。
道路畅通无阻,桥梁飞跨南北,是淮安城市“筋骨强健”的缩影。2022年,我市累计完成人行道维修3万平方米,路沿维修1万米,沥青路面维修约10万平方米,基础注浆加固2.3万平方米,维修坑塘2800处,维修更换不平整大小井680座;完成承德南路(解放东路—越秀路)、水渡口大道(南昌路—新长铁路桥)、淮海西路(人民路—北京路)机动车道沥青路面整体维修;日常道桥巡检9.8万次,开展76座桥梁结构安全检测、449座桥梁定期检测。开展城市桥梁信息管理系统基础数据核查,“完整率”提升8个百分点;新增污水日处理能力5万吨,新改建城镇污水管网275.89公里,实施12个达标区建设,市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提升7个百分点以上。500吨以上乡镇污水处理厂自动监测设备与省住建监管平台联网率、正常传输率均达100%。
“提升城市品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市政公用事业管理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将继续牢固树立“以项目论能力、以项目论作风、以项目论实绩”的鲜明导向,强化统筹协调、加快工程推进、加强统一调度,形成攻坚克难、担当敢为的强大合力,迅速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有力有序、高质高效推进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围绕“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着力推进城市排水防涝工作,开展城市雨水管网排查修复工作,对破损的管网进行更换维修;持续抓好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333”行动,深入开展乡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推进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长治久清;督促供水企业加快水厂建设,加大管网改造力度,降低漏损率。实施二次供水设施提升,对照标准,制定计划,按序时施工;提高智慧管养能力,进一步提升市政基础设施安全管理水平和运行质量,用不断强健的城市“筋骨”,奋力谱写淮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