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民生

住房保障广覆盖 托起百姓安居梦

■融媒体记者 王 舒

通 讯 员 余剑波 熊 雄

席树兵

住房问题,关乎民生福祉,也关系城市吸引力和发展动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保障制度。2022年以来,我市始终把让人民安居宜居放在首位,强力推进住房保障这项民心事业、精品事业、德政事业,着力扩大保障范围、完备体制机制、强化管理服务,让越来越多的百姓喜圆安居梦想。

“终于能在淮安安家了。万家灯火,有我一盏。”在购房协议书上签下名字时,张晓云心潮澎湃。张晓云老家在宿迁,大学毕业后,来淮安工作。“我工作几年,已是业务骨干,收入也逐年增加,手头攒了二十几万元,可还不够付首付。”面对不菲的房价,买房似乎成了奢望。就在为难时,张晓云偶然翻到一份共有产权房宣传册,了解到新就业人员有机会享受购房补助。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她准备了社保缴纳凭证、无房证明等相关资料,提交给市住房保障部门。申请只用半个月,便获得通过。“政府出资保障房面积内40%的购房款,8年内还完就可以,还免息,这好事去哪找?”更让张晓云开心的是,政府并不限制购买房屋的范围,自己在市区可以“看好就买”。不久前,她挑中了南部新城一家品质楼盘,97平方米的房子,政府出资了24万多元。“如果没有共有产权房政策,我都不知道啥时能买上房。”张晓云庆幸地说。

2022年,市住建局住房保障中心紧紧围绕“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结合的保障机制,为市区3950户家庭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同时,结合我市2021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普通商品房价格等指标,对2022年度市区住房保障标准进行了新的调整:在公租房实物配租保障范围中增加了城市低收入、中等偏下收入无房家庭中七十岁以上老人和重度残疾或重大疾病患者两类情形;新就业人员保障范围扩大至中专及以上学历;低收入线标准从1680元调整至1831元,中等偏下收入线从3246元调整至3296元;人才申请共有产权房的,政府出资份额比例从不超过保障标准的40%调整至50%;外来务工人员申请共有产权房的,未婚或已婚家庭未满3人的按3人保障……一系列举措,让保障范围再次扩大,保障标准持续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市住建部门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推动人才安居新政顺利出台,将我市人才安居保障方式与市民住房保障工作相结合,扩大人才保障范围、增加人才保障方式、规范人才保障标准、建立人才保障机制。同时,做好人才公寓筹建工作,助力人才安居保障,通过收购、租赁、盘活等方式加大人才公寓筹建力度,多渠道、多方式满足人才多样化住房需求,让更多外来务工者和新就业人员扎根淮安,成为新市民、实现安居梦。

从“忧居”到“有居”,从“有居”到“宜居”。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住房保障事业永不止步,新的一年,将持续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打造住房保障为民服务品牌,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住房保障事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出台住房保障新政策,扩大保障范围,加大新政策的宣传力度,深化共有产权房改革,鼓励到期家庭及时回购;持续完善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完善住房保障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跟进“苏服码”接口的对接与应用,开设审核短信提醒、超时审批功能;持续推进人才安居保障工作,将新就业人员保障与人才安居保障深度融合,多方式持续保障,围绕人才公寓年度筹集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积极配合推进,用真情真心点亮万家灯火,托起稳稳的幸福。

2023-02-15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6759.html 1 3 住房保障广覆盖 托起百姓安居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