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接A1版)

(上接A1版)全市6031名退捕渔民中,在劳动年龄内的4676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3334人,均已实现100%转产就业;构建“1+10+N”为主体的培训体系,对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人口开展培训1251人次,开发公益性岗位861个。全市共推荐发放富民创业贷款5.47亿元,惠及创业人员3447人,同比增长53.21%。

发力创业创新拓空间。推行“智慧服务、集成审批”,新增市场主体88621户,其中企业25455户、个体户6304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26户。全市银行新增普惠小微贷款206.39亿元,增幅26.57%,高于各项贷款增速11.89个百分点;新增贷款户数2.12万户,普惠小微贷款平均利率较上年度下降34个基点。做强做大“双创”载体,创建省级小微企业“双创”示范基地后备库,推进数字商务企业做优做强,84爱特福获批省级数字商务企业。

发力农民增收鼓起“钱袋子”。全面实施技术普及型、技能提升型、创新创业型三类培育,全年共举办线下培训157期、培训1.87万人次,线上培训31期、培训2887人次,为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提供技术与技能支撑。联合赋能高素质农民创业工作,全年为2108个农业经营主体发放农担信用贷款15.98亿元。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创成市级以上示范合作社122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4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32家。推动农村电商新基建,全市共建成15个县级农村物流服务中心、78个镇(街)农村物流服务站和1300个村级农村物流服务点,县、镇、村三级物流服务点覆盖率均达100%,开通交邮融合线路140条。释放农村改革红利,着力激活土地经营权,积极探索“小田并大田”,新实施高标准农田项目区流转达80%以上;推动受委托村集体全部进场交易,持续推动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融资,2022年交易72.25万亩、创历年新高;积极探索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成交项目11个,成交额249.7万元,溢价39.2万元。

发力再分配调节减差距。开展社会保险扩面征缴专项行动,实现应保尽保。2022年,为全市38.3万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基本养老金51.37亿元,为78.48万名城乡居民发放基础养老金9.46亿元。为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发放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切实做到困难群众参保登记、代缴保险费、发放待遇“三个100%”。全年共为3.27万户企业减收失业保险费2.08亿元,为123户困难企业缓缴三项社会保险费3991.38万元。持续扩大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全年启动和实施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项目46个,项目总投资57.57亿元。全市参保江苏医惠保1号达32.48万单,占全省参保总人数的10.08%,共赔付保险金7631.69万元,赔付29949人次,单人最高赔付43.58万元,有效减轻了群众的医疗负担。

2023-02-15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6749.html 1 3 (上接A1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