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 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党和国家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共同富裕取得新成效,也有力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这一过程是党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也是推进党的政治理想与政治实践有机统一的过程。
推进共同富裕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的过程。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密切关联。社会主义国家把推进共同富裕作为一种重要价值追求,不但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价值理念的坚守,透过历史发展的视野,也能更加理解其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化搞了几百年,但由于社会制度原因,到现在共同富裕问题仍未解决,贫富悬殊问题反而越来越严重。”贫富两极分化得不到有效解决是导致社会撕裂、政治极化、民粹主义泛滥等政治社会问题的重要原因。这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制约下的社会痼疾对其自身治理产生的不良后果。中国式现代化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这不但能很好地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提升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实现社会长期和谐安定。
推进共同富裕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过程。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制定的经济发展制度,也是被实践证明适应国家和人民发展需求的好制度。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既能够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支撑,也能有效调动各方面力量,激发社会活力。历史地看,以法治化的方式保障基本经济制度的施行,保持“公”与“非公”经济体间的张力平衡,避免过激的政策制度,是稳定社会预期的有效手段,也可以有效地提升经济活力。在新征程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大力发挥公有制经济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也要积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更好发挥不同类型市场主体间的互动互补互促机制作用,为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形成促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提供源泉和动力。
推进共同富裕是政治理想与政治实践有机统一的过程。共同富裕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的重要特征。追求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望并不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才有的,从其普遍性来说,可以说是全人类对理想社会的共同愿望,但正如马克思主义在揭示共产主义的实现条件时强调,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和生产关系高度和谐的程度下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上的发展,以及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更好地相互促进、高效协同。同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政治发展道路的差异,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必然带有鲜明国别特色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进的过程中,需要在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坚持顶层谋划和实践探索相结合,对共同富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有充分估计,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将共同富裕的政治理想与政治实践有机统一,不断积累有益经验,扎实提高共同富裕实效,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发展之路。
(作者为淮阴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