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周 明 晏义蜂
刘圣明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本报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重大工业项目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压舱顶梁”作用,早一天落地建设、投产达效,就能早一天释放出强劲动能。2022年,我市加快推进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一座座现代化厂房拔地而起,一个个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引领全市制造业加速扩量提质、转型升级,成为点燃我市高质量发展的引擎。
招大引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继百亿级制造业项目招引实现零的突破后,我市又引进玻纤新材料、天合光能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等百亿级工业项目7个。去年,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9个、协议引资额404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33个、50亿元以上项目31个,全面完成“3530”项目招引任务。
强链补链优化产业结构质态。重点围绕全市四大主导产业,不断完善“六个一”推进机制,加强产业项目研判评估等工作,近年来新招引的工业项目,特别是50亿元以上重特大项目质态显著提升。去年新招引、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中,主导产业项目占比均超60%;新签约工业项目中,上市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行业“小巨人”、行业“独角兽”类企业项目占比30.7%,产业结构得到持续优化升级。
坚持千企技改积蓄产业转型动能。加快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步伐,深入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和“千企技改”行动,引导广大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加快推动转型升级。去年1—11月,全市百亿(50亿)培育企业实施重大项目36个,已开工实施27个;503个重点技改项目已开工实施475个,竣工287个。
重特大项目从签约到落地的“淮安速度”不断刷新,百亿级项目天合光能高效光伏电池和组件用时32天实现开工,南高齿等2个超50亿元项目开工一年内竣工投产。近两年,全市重特大项目攻坚从“整体起势”到“突破成势”,为全市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