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 运
本报讯 元旦前夕,淮安区83名农民工领到了因工程分包纠纷而被拖欠的98万元工资。“情暖民工”活动开展以来,淮安区司法局积极打造多方参与、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法律援助网络,“三个一”打好农民工欠薪整治“组合拳”,让农民工暖心不忧“薪”、安“薪”过大年。
多方参与,盘活学法用法“一盘棋”。该局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作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和述法考评重要内容,将法治作为解决农民工工资问题“首选项”。针对拖欠工程款,违法发包、转包、分包等问题,强化源头治理,依规落实支付担保制度。司法所、法律援助、律师、基层法律服务等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确保农民工尽快足额拿到应有报酬。
多管齐下,拧成欠薪治理“一条绳”。该局将关口前移,对符合调解条件的农民工讨薪案件应调尽调,建立“一律一调”工作机制,律师和调解员全程跟踪农民工讨薪纠纷化解。开展公益律师进工地、进项目等公益法律服务行动,畅通欠薪举报投诉渠道,对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的企业,联合人社、住建等部门实行联合惩戒,使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
多措并举,打造法治护航“一张网”。该局在区、镇、街道17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情暖民工”咨询岗,对涉农民工案件优先受理、优先指派、优先办理。实施“农民工劳动合同法治体检”专项活动,深入辖区企业对农民工劳动合同进行普检,遴选律师、调解员、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等组建法治宣讲团,宣讲有关涉农民工工资支付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