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赵洪权
2022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迎接党的二十大、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深入学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部署,紧紧围绕“153”发展战略实施和人民群众期盼关切,守正创新谋篇布局,重质求效进位争先,各项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实践、破解难题、推动工作的能力。
全面落实市委部署。始终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贯穿于人大工作全过程、落实到依法履职各方面。全年向市委报告重大事项50余次,提请市委常委会研究人大工作6次。
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常委会党组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加强对常委会及机关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
二、聚焦全市发展大局,依法履职彰显使命担当
把人大工作放在市委整体工作布局中谋划,放在全市发展大局中推进,瞄准重点、难点和关键点精准发力。全年听取审议17个专项工作报告以及计划执行、预算执行、审计报告,开展2次专题询问、4次执法检查,作出7项决议决定。
助推高质量发展。围绕财经运行,运用人大分析评价经济运行指标体系;制定人大审查监督政府债务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审计查出突出问题整改等3个办法;在省内率先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大助企纾困政策实施力度的决定。围绕项目建设,组织专业代表调研视察项目招引“3530”工程和项目建设“1320”工程;在环洪泽湖公路建设关键时期,探索“四步走”模式,助力项目建设顺利推进;作出统筹推进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的决定。围绕乡村振兴,加强对农业重特大项目、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安全等工作的监督;开展“线上下、场内外、市县镇”三结合模式电视问政活动。
回应民生关切。围绕县域高中建设与发展等群众关心事项,开展专项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开展义务教育“双减”实施一周年情况调查,发放问卷4万多份。围绕不淹不涝城市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等工作,加大调研、视察、审议力度。组织民生实事代表票决,通过“听、看、查、问、督”五个环节,推动50项民生实事项目有序实施。
维护公平正义。围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审议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公安机关队伍教育整顿等工作,调研行政争议纾解、涉企纠纷案件办理等情况。创新代表“点、听、评、议”庭审新模式。
三、优化法规制度供给,精准有效促进良法善治
按照“突出重点、为民所用”要求,明确“围绕中心重立法、贴近需求抓立法、服务发展立好法”标准,全面提高地方立法的质量和效率。
健全立法机制。在立法工作中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按照“升级、扩面、增效”原则,高起点建立18个基层立法联系点,聘请42名立法咨询专家,不断拓宽公众参与立法渠道。围绕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需要,科学制定2022—2026年立法规划,安排立法计划项目28件。
提高立法质效。以小切口解决突出问题,以快速度满足现实需求,以灵活性增强立法实效。制定农贸市场管理条例;制定建筑垃圾管理条例;起草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修正永久性绿地保护条例、地下管线管理条例。
完善备案审查。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全年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41件,实现制定水平、审查水平双提升。
四、发挥代表主体作用,践行宗旨厚植为民情怀
把代表工作作为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来抓,在推动履职融合上出实招、在激发履职动能上做实功、在提升履职能力上求实效,真正让代表建议落地落实、代表活动出新出彩、代表履职见行见效。
创新主题活动。创新开展“惠民生、助发展”代表履职建功主题活动,动员全市7000多名代表进村入户助增收促振兴、进园入企助纾困促发展、进网入站助解难促和谐。发动百名代表结对帮扶全市百个行政村,全体代表通过“五个一”方式,慰问帮扶困难家庭8043户、帮办解决实事1789件、实施助推发展项目167个。
密切“两个联系”。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度,邀请代表参加立法、监督等活动和列席常委会会议200多人次。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5次,做到定期接待代表、到基层必访代表、常态化联系代表。组建22个市人大代表小组。建立“人大代表专业工作室”49个。
优化服务保障。实施代表学习培训五年计划。全年交办代表议案建议344件,均按规定时间办结并回复代表,办成率、满意率分别达89.8%、100%;评选20件优秀代表建议、25个先进承办单位。全面推行镇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实行街道议政代表会制度。
五、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与时俱进加强自身建设
把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把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法宝,把素质提升作为重要支撑,不断提高依法履职、服务大局的能力水平,更好适应新时代人大工作新要求。
在强化学习中提升能力。综合运用学习大讲堂、专题讲座、掌上课堂等方式,全面提升人大代表、常委会组成人员、人大机关干部三支队伍的综合素养。组织“调查研究月”活动,形成了一批有价值的调研成果,编发《人大专报》24期。
在完善机制中增强动力。完善出台了常委会议事规则、提高会议质量、高质量考核、人大代表履职担当等相关制度26项。突出制度执行,推行流程再造,优化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将创新创优融入重点任务、融入岗位职责,形成了争创“一县一品牌、一委一特色”的浓烈氛围。推进数字赋能,按照全省“数字人大”统一部署,建设完善富有淮安特色的应用场景。
在协同共进中汇聚合力。密切对上沟通对下联系,推动人大工作上下贯通、整体协同。抓好人大机关队伍建设,完善机关内部协作机制。实行对市人大机关和各县区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过程性考核,加强市县(区)镇三级人大联动。
一年来,我们坚持高站位明思路谋发展,坚持强举措抓重点求实效,坚持严标准补短板强弱项。一年来的履职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人民至上,才能彰显人大工作的鲜明底色;坚持守正创新,才能开创人大工作的崭新局面;坚持重质求效,才能提升人大工作的整体水平;坚持凝心聚力,才能激发人大工作的奋进动能。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实践的启程之年。我们将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按照市第八次党代会第二次会议部署要求,紧扣“153”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聚焦新时代人大工作新使命,聚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淮安新实践,坚持“守正创新、重质求效”总要求,深化“高站位强化政治引领、高质量推动重点工作、高标准打造创新成果”的工作目标,完善“项目化、清单化、信息化、效能化”的工作方法,勇于担当、真抓实干,为淮安展示“象征意义”、追逐复兴梦想贡献更多的人大智慧和力量。
一、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提升新境界
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
强化理论武装。把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与弘扬周恩来同志崇高风范结合起来,持续兴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进一步向深处走,往实处落。以党的创新理论为科学指引,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通起来,在深学中领会真理,在笃行中务求实效。
提升政治站位。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引领,进一步抓好中央和省市委人大工作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把人大工作放到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征程大格局中思考、放到建设法治淮安大舞台中推进,把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逐项分解贯彻到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各项工作中,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发展动能和治理效能。
增强行动自觉。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人大工作提出的新目标新要求,坚持知行合一,开展“学习二十大、实干走在前”主题活动,推动人大系统党员干部学在前、走在前、干在前,扎扎实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到依法履职全过程。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为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提供法治支撑和保障。
二、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彰显新作为
牢牢把握市委提出的发展思路和工作重点,创新工作方式,提升工作质量,更好助力各项事业发展。
助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瞄准高质量发展要求,审议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重点议题,调研视察项目招引“4633”工程、项目建设“1422”工程等工作情况,建立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评价指标体系。紧扣营商环境痛点堵点,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作出关于加强经济工作监督、加强市级预算审查监督、加强企业自主创新等决议决定。积极探索淮河生态经济带沿线城市开展区域协同立法,共同推动淮河生态大保护。
助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围绕推进美丽淮安建设,制定出台餐厨废弃物管理条例、乡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条例,助力治理水平不断提升。围绕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等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形成更多可观、可感、可享的民生成果。
助推依法治市走深走实。紧盯社会关注度高的事项,主动靶向发力,构建闭环机制,促进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深化代表听评庭审活动,推动法院提升庭审质量。作出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决定,推动有关方面持续改进工作。严谨严实开展政府部门负责人和“两官”履职评议,推动履职评议常态化、评议方式多样化、任后监督长效化。放大基层立法联系点作用,推动立法更接地气、更具实效。
三、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上打造新亮点
坚持把各项工作建立在坚实的民意基础上,加强保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阵地建设,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充分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活力。
丰富主题活动内涵。持续深化“惠民生、助发展”代表主题活动,不断放大“进乡村促振兴”活动成果,重点推进“进企业促发展”活动,有序开展“进网格促和谐”活动;将主题活动和立法、监督工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发挥叠加效应;通过定期通报、跟踪督查、现场观摩推进等方式,促进活动提质增效。
打造基层实践基地。强化基层基础,打造镇街人大规范化建设“升级版”。完善民意表达载体,积极构建“家、站、点”为基础、网络平台为补充、专业工作室为特色的代表履职阵地。新建一批代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
完善建议工作机制。支持和协助代表了解情况、收集资料、优化选题、开展调研。完善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政府领导领办、相关委员会专项督办、代表工作机构协调督办工作机制,综合运用网上督办、现场督办、视察评议等方式,抓好跟踪问效。
四、在深入推进“四个机关”建设上展现新气象
牢牢把握政治机关、权力机关、工作机关、代表机关“四个机关”的定位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人大机关自身建设。
党建引领强根基。全面加强思想、组织、纪律、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增强常委会党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进一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守正创新强动力。探索守正创新制度化实践,将创新嵌入到制度的设计、实施和反馈之中。通过“创新一批工作、解决一批难题、选树一批典型”的“三个一批”活动,争取打造出树得住、叫得响、推得开的创新品牌。推进“数字人大”建设,构建一批辨识度高、个性化强的应用场景。
重质求效强落实。倡导重质求效常态化,努力将提高效率、提升效能、提增效益升华为共识追求。依托特色化载体,用先进的文化理念激励机关干部奋勇争先;依托多元化活动,营造和谐活泼、融洽共进、奋发向上的工作环境;依托系统化考核,不断挖掘潜力、增添动力、凝聚合力,努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淮安新篇章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淮安新实践需要我们众志成城、奋发有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进一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为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