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李长青
本报讯 2022年,我市深化网格化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全面实施“精网微格”工程,科学规划微网格布局结构,打造更加精准、精细、精致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品牌,全面激活市域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网”为民生、“格”致精微,形成具有淮安特色、市域特点的网格化社会治理新样板。
高位推动,凝聚网格化治理合力。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将网格化社会治理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体系。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深化实施“精网微格”工程 进一步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实施意见》,就微网格划分、联络员配备等作出明确要求。各县区(园区)结合本地实际,明确县镇两级分管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制定时间表、绘出路线图、签订责任状。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责任化、责任具体化,聚焦“精网微格”重点难点,实施社会治理“三中心一站点”中枢工程、网格实有人口攻坚行动、“一格一品”示范创建、“四型四色”网格创建、市县网格学院提升行动等项目,以各项目的高效推进提升“精网微格”整体水平。
精准发力,建强网格化治理体系。我市主动应对社会治理精细化需求,通过细分网格,进一步做强治理单元、完善治理架构,全面激活社会治理“神经末梢”。结合区域位置和人、地、物、事、组织等要素,按照50户至100户左右为基本单元的标准划分微网格。全市5329个综合网格细分为20757个微网格。按照“1+2+N”模式,由网格长牵头,以专职网格员为纽带,为每个微网格配备1名联络员,目前全市共配备微网格联络员20757人。规范编制微网格编码,形成清晰的微网格组织架构,并在淮安市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及时更新。推进微网格全面上图,实施一体化平台2.0版升级工程,全面更新电子地图,在一体化平台电子地图上准确划分微网格边界。在有条件的社区为微网格联络员配备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终端,及时向网格中心报送群众诉求等社情民意信息。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