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陈 争 李长青
融媒体记者 刘 权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聚焦大运河文化带标志性城市建设,坚持以优化大运河两岸国土空间格局、补齐沿线基础设施短板、修复城市生态空间为抓手,系统谋划、探索实施基本覆盖全域的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工程,全力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提供实践样本,经验做法获评全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创新案例。
规划引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强引擎”。创新成立全省首家实体化管理协调机构“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规划建设管理办公室”,牵头负责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各项工作。组建淮安市文旅集团,为全市大运河百里画廊建设明确责任主体、打造实施载体。编制出台《淮安市大运河百里画廊战略规划》和各县区子规划,补充完善道路通达、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景观风貌和配套服务等专项规划。与省文投集团签约设立市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基金,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投入模式。创新设立淮安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库,2021年以来累计完成投资约20亿元,实施水工科技馆、河下古镇历史街区、御码头运河文化美食中心等7个重点项目。
保护优先,打好大运河文化带传承“组合拳”。大力实施增绿复绿行动,开展“绿盾”系列自然保护地监督检查专项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全国大运河沿线城市第四部、全省首部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条例。持续发挥市大运河文化遗产监测预警平台功能,及时发现、制止损害、破坏运河文化遗产行为140余次。成立“淮安大运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大运河决策咨询研究基地,创新建设淮安区非遗展示厅,开发以大运河文化为特色的素质教育校本课程。
文旅融合,创建大运河文化带发展“示范田”。推动大运河百里画廊与古淮河、洪泽湖、白马湖等风光带联动发展,培育6条特色旅游线路,11个景点成功入选江苏“运河百景”标志性文旅产品,总数位列全省第二。实施洪泽湖大堤生态修复、里运河城区段岸线整治、二河西堤堤顶道路和生态修复等工程,(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