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陈晓娟 李晓天
2022年,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坚持把继承与发展、求实与创新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更好履行人大职责的新机制、新举措,努力打造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的清江浦区人大工作“新样本”。
探索“嵌入式”监督
打通营商环境监督关口“最后一米”
积极搭建履职平台,广泛延伸监督触角,在区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市场监管局、行政审批局等营商环境建设重点部门设立“优化营商环境人大代表工作站”,把监督的关口推到最前沿,选聘一批熟悉经济、法律、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代表为“特约监督员”,对有关单位、部门实施面对面“一线”监督。秉持“嵌入不介入、到位不越位”工作理念,常态化开展“一案双评”活动,通过参与营商环境案件庭审及信访接待、问卷调查、走访座谈、听取汇报、查阅档案等方式,全面了解营商环境建设中的堵点和问题。充分发挥法律服务专业代表组优势,组织开展“百企法律体检”活动,深入排查化解与企业经营者、劳动者密切相关的风险防控、合规管理、权益保护等法律问题,为保障企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三张清单”工作机制,代表把“问题清单”交办到被监督单位、部门后,区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视察调研、代表约见、专题询问、工作评议等方式进行全程动态跟踪监督,并把“整改清单”“销号清单”作为整改落实的最终依据,有效推动营商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妥善解决,切实让人大代表监督的过程成为发现问题、整改提升、促进发展的过程。《江苏人大调研》以《打通监督关口“最后一米”》为题对相关创新做法进行报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福田作出批示:“清江浦区人大常委会创立‘嵌入式’监督新模式,助推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贯彻实施,既是法规实施的一次创新之举,也是基层人大监督实践的新探索,成效明显,值得充分肯定。”
聚焦民生实事
创新机制务实开展跟踪监督
坚持把改善民生、增进福祉作为依法履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提请区委下发《关于在全区镇(街道)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荐)制工作的实施意见》,在实现全区镇(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决票荐全覆盖的基础上,今年在人代会上通过《2022年清江浦区民生实事项目票决办法》,以票决方式产生区政府2022年度十大惠民工程项目40个。为促进惠民工程更好更快落地见效,区人大常委会出台《跟踪监督区政府2022年度十大惠民工程项目实施情况工作方案》,建立区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和各委办分组联系、全程跟踪监督推进制度,成立7个监督小组,综合运用分组监督全程推进、调研视察实时跟进、聚焦问题代表约见、工作评议综合问效等方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清单化”跟踪监督,有效形成监督合力。通过每月督进度、定期查现场、半年听汇报、年底评效果等形式,进一步传导监督压力,将监督工作贯穿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全过程,使每件实事、每个项目以透明而公正的“验单”,扎实推进、高质量完成,推动政府把民生实事项目真正办成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民心工程、暖心工程。
构建“135”工作模式
赋能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增效
按照市人大常委会提出的“县、区人大常委会明确相关工作机构,协助市人大常委会组织、指导本地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要求,区人大常委会以完善工作机制和提高工作效能为抓手,起草出台《关于协助组织和指导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创新提出构建“135”工作模式,赋能基层立法联系点提质增效。“135”,即贯彻落实《淮安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定》一个文件,建立完善《关于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协同指导工作机制的办法》《关于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意见征集工作机制的办法》《关于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专家挂钩联系、咨询指导工作机制的办法》三项机制,明确“加强规范建设、征求立法建议、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学习培训、宣传普及法律”五项重点工作,推动实现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标准化、保障机制化、运行规范化。明确工作方向,把协助组织、指导作为区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的根本定位。建立完善机制,以“三个办法”的形式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进一步规范。细化工作任务,把加强规范建设、征求立法建议、收集社情民意、开展学习培训、宣传普及法律作为工作重点。厘清各方职责,对区人大内司委、相关镇(街道)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咨询专家提出具体要求。强化服务保障,对培训指导、专家支持、经费保障、宣传报道等内容作出明确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