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陈 帅
通 讯 员 朱海武 曹腾宇
率先在全省出台市级层面的体育产业“纾困解难十条”,为全市体育产业企业建立高效优质的服务机制和平台;充分发挥淮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品牌优势,突出体育产业在提升城市形象、增添城市活力、完善城市功能中的作用,进一步强化重大体育项目载体布局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近年来,淮安市体育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的重要论述,践行101%服务理念,发扬“店小二”精神,坚决落实好省体育局和市委市政府相关部署要求,在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着重提升服务体育产业工作效能,形成“一核一带两圈多节点”的体育产业空间布局。
产业集群化
提升规模效应
在淮安区施河镇,占地近4平方公里的施河教学具产业园和占地1000亩的共创体育产业园,年产值40多亿元;在金湖县银涂镇,以蹦床项目为特色的体育产业链,汇集了60家体育用品制造企业,年产值20亿元。
像施河镇、银涂镇这样,通过发展体育产业集群来提升规模效应,是我市做大做强体育产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全市体育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21年全市体育产业实现增加值123.57亿元,从业人员2.6万人,体育产业的质量、效益和增加值稳步提高。产业门类逐步健全,基本形成以体育用品制造、体育竞赛表演、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彩票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体系。品牌建设初显成效,初步形成了以市体育中心等为代表的大型体育场馆品牌,涌现出了新金菱体育产业集团等品牌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以及星海辰等体育服务品牌,培育了淮安马拉松等一批品牌赛事活动,打造了金湖水上森林公园等体育旅游品牌。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形成,社会投资体育产业的积极性逐步高涨,正在向体育用品制造与销售、场馆设施建设管理、健身服务连锁经营、体育赛事商业运作等领域发展,基本形成了企业、个人、政府合力推动体育产业发展的新格局。产业融合不断深化,以友好城市交流赛、主题嘉年华等多种方式,延伸掼蛋体育文化产业链,打造铁人三项等系列赛事,不断促进体育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品牌。
推动“体育+”
引燃叠加效应
北京冬奥会期间,经市体育局积极推介,市古运河滑雪场在中央电视台“一起向未来”专题报道中亮相,展示了淮安开展冰雪运动的热情,也带动滑雪场实现直接经济效益100万元以上。截至今年10月,全市上报蒋坝镇荧光小道至湿地花田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天泉湖最美线路、龙宫大白鲸世界景区嬉水世界等江苏省时尚体育旅游好去处16处,预计带动体育消费2000万元以上。
我市在推动“体育+”的过程中,注重运用系统思维,在全域视野和坐标中推动协调联动、互利共赢,释放战略叠加效应。帮助企业申报省级体育产业专项资金,采取集中学习文件、集中培训业务、集中申报材料和上县区筛选、上企业指导、上项目审核的“三集中三上门”方式,(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