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接A1版)

(上接A1版)新建盐泰锡常宜铁路环评于11月底获批,泰州境内过江通道“两通三建三规划”的壮美画卷全面铺开。与之相应的一个数字是,泰州境内长江岸线全长不过96公里多。

这意味着,过江通道之密集,足以铺平泰州接轨上海、融入苏南的大道通途。事实上,这一效应已经显现。“融合、融入,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要放在‘圈’‘廊’‘带’等之中,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融合、融入。”纪宇表示,泰州市已与无锡、常州就打造高质量跨江融合组团形成共识,而随着盐泰锡常宜铁路开工,沿着江苏中轴打造生态健康产业带的设想也有望逐步变为现实。

敢为善为矗起产业标杆

11月19日,2022年长三角两岸企业家溱湖论坛在泰州举行,200多名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和企业家共话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十多年来,生物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堪称泰州最亮的产业名片。此前,泰州虽有以胃苏冲剂闻名的扬子江药业等药企,但生物医药产业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知名度上,都不算特别出挑。2009年,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又称“中国医药城”)挂牌成立,此后十多年间,泰州人在生物医药领域敢为善为,矗立起了产业发展新标杆。

如今,中国医药城不仅是医药产业的坐标,更是这座城市经济发展的地标。这片活力迸发的创新创业热土上,先后吸引1000多家国内外医药企业、100多家医药研发机构落户,引进4300多名生物医药类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逐步形成疫苗、诊断试剂、生物药等特色产业集群。泰州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突破千亿元,规模约占全省的25%左右,在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中成药加工能力全国第一,单打冠军产品数量众多。

正如长三角两岸企业家溱湖论坛的举办所传递的信号,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强协同创新产业体系建设,是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崛起的重要路径。其中,早在数年前,泰州就设立了创新创业离岸孵化工作领导机构、离岸孵化基金,与上海、南京等城市建立离岸孵化合作,有效解决了高端人才、新技术“为我所用”的关键问题。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培育“泰州国家医药健康产业创新中心”,这意味着泰州生物医药产业将向大健康产业迭代升级。今年10月,工信部公示了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泰州市牵头的“泰州市、连云港市、无锡市生物医药集群”和参与的“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双双入围。近日在上海举办的推介会上,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又提出“上海科创+泰州制造”的概念,表示一定会让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应用不缺场景,泰州将扬己所长主动融入长三角。

不难想象,敢为善为的泰州人,将在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中,将优势特色产业推向新的高度。

挖掘题材讲好合作故事

在泰州凤城河畔,有一条静安路。1998年,泰州市与上海市静安区结为友好市区,静安区将境内一条道路命名为泰州路,泰州市则命名了这条静安路。此后,泰州党政干部在与上海有关方面交流时,几乎必谈静安路的故事,久久为功,成为佳话。

泰州与静安的故事起到的不仅仅是增进感情的效果,还催生实实在在的合作。2020年泰州至上海动车开通之际,泰州市派团访问静安区,双方签署协议,约定在加强创新成果转化、高端服务业合作、双向投资促进等8个方面深化合作。此后,协议不断具体化为一个个合作项目。泰州日报社的同行告诉我们,泰州市刚在静安区买下一栋楼,设立新的离岸孵化平台。

缔结友城是城市间交流合作的常见形式,但像泰州这样连一个路名都要深入挖掘,却并不多见,也展现了拉近心理距离、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在采访中,我们深深感受到泰州人挖掘题材讲故事的能力。在讲述泰州与上海的关系时,泰州人会强调,泰州4成以上农产品供应上海,6成以上企业与上海合作,7成以上进出口货物通过上海口岸,上海每年有500万人次游客到泰州旅游……这些数据能够被挖掘出来,足见泰州寻找“故事”题材之用心。

不只是泰州市本级这样讲故事。泰兴黄桥经济开发区内设立了上海金桥集团黄桥工业园,于是便有了黄桥、金桥“两座桥”的故事。今年上半年靖江组织市内40多家汽配企业全力支持上海汽车产业复工和产能爬坡,上海市经信委专门致感谢信,又上演了上海、靖江“一衣带水、亲如一家”的故事。

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今,泰州已不仅仅满足于做上海的“菜篮子”“后花园”,而是提出,要成为上海辐射江苏全境和长三角腹地的“中继站”“放大器”。更加高远的目标背后,与泰州久久为功挖掘题材、讲好合作故事是分不开的。

短暂的行旅并不能让我们穷尽泰州融入长三角一体化之堂奥,但仅仅是办交通、兴产业、讲故事的泰州经验及其散发出的凌厉的进击之势,就已经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启迪,进而帮助淮安在拥抱长三角的征程中走得更快些、更好些。

2022-12-13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2370.html 1 3 (上接A1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