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杨春阳
通 讯 员 王大明 王 淼
本报讯 日前,记者在淮安区施河镇双福村看到,多个废弃水坑成为该村规划建设的经济生态休闲融合示范园的一部分。该村党总支书记王伟信心满怀地说:“在市、区两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示范园明年即可建成,将填补施河镇农文旅项目空白。”
今年以来,淮安区紧紧围绕市委农村工作会议部署,用好政策“指挥棒”,加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不断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我们将按照‘一年试点示范、两年全面推开、三年巩固提升’的工作思路,在乡村振兴先导镇示范先行的带动引领下,积极推进全区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淮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锋说。
当日,双福村示范园正在进行水塘治理、环境整治工程。王伟介绍,水坑是348省道建设时取土形成的,示范园包括这80亩水坑和周边近100亩闲置空地。他指着项目南面几座民房告诉记者,村民拆迁入住新农房社区后,这些闲置民房将通过修缮,作为民宿再利用。“届时园区将成为集渔业养殖、生态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园,不仅能丰富群众休闲生活,也能满足企业客商接待需求,真正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新业态。”王伟说,示范园正在接洽运营企业,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超40万元。
公共空间治理就是变“废”为宝、洗“形”革面。双福村北侧的百斯特食品产业园整合附近零散空间,试点种植杞柳,通过构建“集体+农户+公司”发展模式,推动“种植+加工+销售”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助力企业就地取材、村民致富增收。在双福村东侧镇中心,人民路老街经过空间治理焕然一新。“以前这里电线乱搭、人行道破损、路面积水,现在电线入地、路面重新铺设、店招店牌整齐划一、墙面粉刷一新,整个街道敞亮了不少。”说起这里的变化,在这条街上生活了20余年的村民施朝阳最有发言权。
双福村一带的喜人变化是淮安区在施河镇率先实施乡村公共空间治理的缩影。施河镇镇长张玉叶介绍,目前,全镇盘活土地7748.234亩,建成岔溪河十里果林种植、陆河居精品渔业养殖等一批集体经营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598.85万元;整合水体两侧、道路两侧面积约8万平方米边角空间进行高效利用;成功打造人民路示范街道、中央豪庭社区、条龙村人居环境整治等一批生态环境改善项目。“乡村公共空间治理让我们对基层治理、‘三农’工作、产业发展更有信心,该工作将成为全镇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最强动力。”张玉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