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丁德昶 侯 超
走进化农村,第一感觉就是“美”。绿柳环绕、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整个化农村就是一座美丽闲适的花园。迎面走来的村民,举手投足间透露出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幸福感。
化农村坐落在盱眙县天泉湖镇,1958年,为纪念革命先烈梁化农,政府将其所在的村命名为化农村。党的十九大以来,化农村依托红色资源加强党建引领,在集中力量发展产业的同时,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施乡村德治,促进乡风文明,创造了和谐向上的社会环境,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近年来,化农村创新形式,讲好红色化农故事,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构建红色文旅新格局,将红色资源融入乡村振兴,为产业发展续航赋能。
村里建起了梁化农烈士红色文化长廊、盱嘉支队旧址主题民宿,红色资源背后的感人故事被村党总支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发挥了凝聚人心、净化民风的作用,进一步激发起干群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
一处处红色教育资源与村党群服务中心连成一片,昔日脏乱差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活力秀美的红色旅游村。
化农村深入贯彻落实“五聚焦五落实”深化提升行动部署要求,全面升级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群众想来爱来、便利便捷的党群阵地,构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推行“红色代办”服务,让群众办事“一次就好”。关爱“一老一小”特殊群众,打造红色俱乐部,建立党建助残联络站,整合志愿服务、社会求助和社会保障资源,党员带头,打响红色化农的党建品牌。
在党建引领下,化农村特色产业发展一步一个台阶,民宿、农家乐都由村集体经营,11500亩耕地、1100亩林地和550亩水面都纳入产业化发展,粗放经营、传统耕作在化农村已成为历史。2021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0.95万元,预计2022年突破100万元。
村民李国园自豪地说:“村党总支书记杨兰军过去经常和我们讲,要让化农村民过上城里的生活。依我看,我们化农有的,城里恐怕还没有;而城里有的,我们化农都有。这儿有新鲜的空气,有大片的绿地,有水有鱼,有鸟语花香,以前做梦也想不到会过上这样美好的生活。”村民顾太和说:“这么好的生态环境,民宿、农家乐的生意想不好都难。每年到化农游玩的客人近10万人次。”
“红色引擎”赋能村集体、农民双增收,红色基地有“学头”,美丽乡村有“看头”,田园风光有“逛头”……红色资源孕育了红色文化,红色文化浸润着乡村的红色旅游、红色研学、历史考证、作家体验生活、党性教育培训等,红色产业形态正在逐渐形成。村集体、农民增收途径越来越广,国网特高压工程穿村而过,民宿、农家乐经常客满。
如今的化农村,呈现出繁荣有序、文明和美、万众一心的面貌。杨兰军说:“下一步,我们化农村的目标是创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村,充分挖掘化农红色发展源泉,用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让绿水青山成为村民的‘金山银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