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社会

“三业互融”开拓职业教育新路径

——盱眙技师学院校企融合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融媒体记者 姜彩兰 杨丹丹 通讯员 盱技宣

近年来,盱眙技师学院以新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实施“专业+产业+创业”“三业互融”育人机制,倾力打造校企融合模式,不断探索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为地方经济发展赋能。

加强产教融合 推动产业发展

学校加强调研,根据产业发展情况适时调整专业结构,使专业招生与产业定位相适应。为策应盱眙县委、县政府“四大战略”实施和县域“两新两高”主导产业需要,重点打造数控、机电专业群,2021年机电系招生由之前的每届100人左右扩招至440人,今年继续扩招至500人,充分保障县域企业技能型用工需求。为适应盱眙旅游资源发展,学校强化旅游、酒店、烹饪专业群建设。根据建设农产品出村进城示范县的需求,增设电子商务专业。同时,为满足龙虾产业转型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学校积极开发相关课程资源,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完善盱眙龙虾产业学院建设工作,努力实现围绕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的目标。学院着力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稳固中职教育的职业教育基础地位,积极申办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办学单位,建立五年制高职和五年制高技长学制培养模式。

深化校企合作

强化协同育人

产教深度融合,是职业学校专业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在校内建设占地100亩的校企合作园,引进十多家企业进驻,以“校中厂”的形式开展合作办学。引进昆山精创模具、南京新正奇、苏州易康萌思等企业入驻校园,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融入专业课教学中,通过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初步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激发校企协同育人活力。针对新正奇公司主导产品合格率偏低的问题,相关专业教师集体攻关,改善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深入研究产品制造设计细节,开展技术革新,使产品合格率由原来的52%提高到99%,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翻番。学校还与金玉祥公司、希西维轴承、天烨铝业、江苏云创等企业深度合作,采取冠名办班、订单培养的模式,培养“零磨合”入企的高技能人才,实现学生和企业员工、教师和企业师傅、实训场所和企业车间的有效互换。

开展技能培训

建设人才队伍

学校各系部都建有技术应用和服务团队,通过专业师资共享、实训基地对社会开放的方式,开展对外技术服务和送科技下乡,提升服务社会能力。利用省人社厅授权的第三方评价机构资质,积极开展联合培训、扶贫培训、下岗再就业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持续为城市登记失业者、企业在职职工、退役士兵和“两后生”等提供技能培训服务和技能等级鉴定。针对该县龙虾产业、高端制造业、旅游业等产业发展需求,开展龙虾烧制、中式烹调、稻虾种养、电工、焊工、茶艺等工种的技能培训,年培训3500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0余人,取证率70%,本地就业率80%。紧紧围绕企业需求,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点,组织学生开展专业课以外的跨专业技能培训,鼓励每个学生至少掌握除本专业以外的另外两项专业技能,让学生学好一个专业、掌握多项技能,做到“多证在手,就业不愁”。学校获评淮安市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学校的职业技能鉴定所是全县唯一的技能鉴定服务平台,获评淮安市职业技能鉴定优秀单位。

融入创业教育

助力乡村振兴

“一虾先行,诸业并兴。”学院以擦亮“盱眙龙虾”金字招牌为己任,成立混合所有制盱眙龙虾创业学院。在盱眙龙虾协会指导下,以“专业+行业+企业”的形式孵化实体公司,以市场化手段开展实体运营,公司利用抖音、快手等平台开通直播课堂,线上线下互动,积极开展龙虾养殖、龙虾烧制、龙虾电商、龙虾物流等方面的培训,并编制专门的培训教材。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融入创业创新教育,鼓励广大师生创新创业,通过各系部建立的创业点,以点带面,年培训本地学员2000余人、外地学员900余人。在培训过程中将创业的知识、管理的学问、烹饪的技艺融为一体,达到“培训一人,创业一家”“一人学技,全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1 ——盱眙技师学院校企融合赋能地方经济发展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200000.html 1 3 “三业互融”开拓职业教育新路径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