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要闻

淮安发展需要新的定位引领

——访淮阴工学院社科处处长、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

■本报采访组

淮阴工学院社科处处长、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长期从事区域发展研究,对苏北发展研究用力极深,洞见尤多。日前,就淮安对接融入长三角中心区这一主题,本报采访组对他进行了采访。史修松认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对接融入长三角中心区定位的提出,恰逢其时。

转换定位坐标实属必然

在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对接融入长三角中心区这一新发展坐标之前,2006年前后,省里提出把淮安建设成为苏北重要中心城市、辐射周边2000万人口的战略构想。2011年,省委专门出台23号文件,支持淮安加快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

史修松认为,从“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到“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定位坐标之变,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适应的。建设苏北重要中心城市,是从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对于推进区域共同发展,促进淮安交通、产业、人才以及城镇化建设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那么,提出对接融入长三角中心区、打造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定位,背后动因是什么?史修松分析提炼了三个方面。首先,多个国家战略在淮安交汇叠加,原本的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定位已经不能更好地适应发展需要,需要有新的定位引领淮安发展;其次,淮安GDP突破4000亿元,在全国内地城市排名冲到了58位,具备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实力,需要以新的定位引领更好发展;最后,连淮扬镇、徐宿淮盐铁路的相继通车,使淮安成为名副其实的枢纽城市,将有利于更多更好的要素快速向淮安集聚。

“新定位、新坐标的确定,是基于新的高度、新的机遇、新的起点考虑的,有利于把淮安发展环境体现出来,更好地推动要素的集聚、流动以及资源的释放。”史修松认为,淮安发展定位坐标的转换实属必然。(下转A3版)

2022-11-17 ——访淮阴工学院社科处处长、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99542.html 1 3 淮安发展需要新的定位引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