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全面学习 全面把握 全面落实

——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编者按: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引导全市各界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共同推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高校领导笔谈”专版,来自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工学院、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和江苏护理职业学院6所院校的党委书记围绕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深刻内涵,深刻把握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要求等分享各自学习体会。现摘编如下,敬请关注。

全过程人民民主,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淮阴师范学院党委书记 尚洪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政治现代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实践中探索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伟大创造。其本质是社会主义民主,主体是全体人民,特点和优势体现在深度、广度、温度和效度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表述首次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话语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成果,延续了中国共产党践行初心使命的话语特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担当。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民主,是中国共产党支持人民当家作主、拓展和深化民主建设的有力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将理念、制度与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决策、管理、监督与评价等过程性参与,实现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社会事务的有效管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与程序化。

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创新性的民主认知和创造性的民主成就扬弃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全面展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科学理念、实践成就和广阔空间,必将以其独特功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而进一步证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历时和共时层面的超越性意味着民主认知和民主成就已经上升到全新高度。“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表述并不是对传统民主理念的语意重复,而是对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宣誓,自然也意味着人民在未来民主建设中的民主潜能和发展空间。人民民主的全过程特征意味着权力应当运行于人民的全程参与之中,并因公共利益的广泛性而运行于人民的全域参与之中。这样,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内容上的整体性、运行上的协同性、人民参与上的广泛性和持续性,使得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环节、各方面都能倾听人民声音、体现人民意愿,进而彰显人民民主的人民性、全程性和全域性,以及人民当家作主的有效性和真实性。

全过程人民民主全面落实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必将通过不断规范的民主实践,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稳步提升权力的开放性和公共性,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进而对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积极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另一方面,必将为人民搭建自我锻炼、自我教育和自我提升的民主舞台,确保人民能够通过广泛的民主实践,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当下与长远、情感与理智、民族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进而以全面彻底的社会革命巩固中国式现代化的成果,为现代化新征程筑牢社会基础,同时为全人类的现代化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新时代新实践,让真理之光越发明亮

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陶书中

一个大党要百年兴盛,一个国家要高质量发展,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必须要有正确思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什么能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跨入新时代,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回答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党治国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提出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鲜明宣示,标注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深刻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

当时间列车行进到二十一世纪,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用拼搏、实干、奋斗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正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引领新时代中国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以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科学指引,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事实证明,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党的二十大报告发出新的号召。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就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党的二十大报告阐释的“六个必须”,正是开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力,解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金钥匙”,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的重要要求。

真理的光亮,是最明晰的光亮;理论的先进,是最彻底的先进;思想的主动,是最大的主动。在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我们淮安人民,必将以更加彻底的精神主动、历史主动、发展主动,把智慧和力量汇聚到落实党的二十大明确的各项任务上来,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培养高技能人才 助力高质量发展

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裔大陆

党的二十大在党和国家发展历史上具有重大里程碑意义。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为新时代教育发展、科技进步、人才培养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走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培养思想坚定、技能过硬、竞争有力的“德技双修”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我们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优化“三全育人”格局,加大“三教改革”力度,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着力培养具有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治意识、健全人格和精湛技能的新时代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努力办好新时代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发展素质教育。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推进教育数字化。我们要把广大师生员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成奋斗目标,持续办好民生实事,更多听民情、更好解民忧、更广聚民智,团结带领广大师生,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要锐意改革进取,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及内涵提升、特色发展办学之路,树立科学职教理念,扎实推进育人方式与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与保障机制改革,努力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在持续实践中不断深化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律的把握。要坚持统筹兼顾,统筹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把学校发展方位置于时代大势中考量谋划,不断寻找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的突破点和增长极,更好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队伍,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我们要进一步创新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升校企协同育人水平,将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能力、工匠精神、创新创业等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素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苏电”英才工程,精准引才、分类培才、多元育人、科学用才,着力建设江苏“两化融合”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高地,为淮安全面落实“153”发展战略、实现跨越赶超作出贡献。

心怀“国之大者”,在科教兴国中奋发作为

淮阴工学院党委书记 孙爱武

党的二十大是一场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盛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催人奋进,是一份全面阐述过去五年工作和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求真务实的报告,是一份全面擘画未来、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前景的报告。

从谋篇布局上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亮点纷呈,其中一个突出的亮点是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将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一体实施,体现了党对时代发展大潮、国力竞争大势、现代化进程内在要求的准确把握,明确了科教兴国战略在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使命任务,充分彰显了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坚定决心,为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

教育、科技、人才是驱动知识和创新的“三驾马车”,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三者之间相互作用又相互促进,是一个辩证有机、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实现强国目标,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高质量教育体系是人才和科技力量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要素可持续供给的基础保障;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是强化我国战略力量的关键,也是吸引人才、培育人才、激发人才活力的重要条件;完善的人才战略布局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是我国在国际人才竞争中的重要竞争力,也是支撑我国教育体系升级、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核心。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根本问题。高校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是教育、科技、人才“三大功能”齐备的科教兴国战略实施的重要承载体,也是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着力点。高校肩负着教育图强、创新制胜、人才引领的历史责任和战略使命,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锚定的新方位、明确的新要求,自觉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职责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人才培养主阵地、科技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作用。

作为一所扎根周恩来总理家乡办学的高校,淮阴工学院诞生于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之际、成长于国家科教事业蓬勃发展之中、奋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程。学校始终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同向而行,在践行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区域产业发展的使命中,实现办学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稳步提升。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持续强化应用研究,突出产教科城融合,建设区域人才集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和融合发展高地,一步一个脚印把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培养更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努力为淮安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和“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牢记“三个务必”,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

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 韩香云

1949年3月,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面对即将夺取全国胜利后更伟大、更艰苦的新中国建设,毛泽东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两个务必”对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为全国胜利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

73年后的今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这是一种历史性的思想升华和创新,具有深远而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特别是面对“两个大局”的时代环境,国内外情况错综复杂,全党同志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压力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务必”,是党对所处历史方位、面临形势任务、党情发展变化进行深刻分析作出的重大论断,彰显了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管党治党的高度警醒和战略自觉,同时也是党在新的赶考路上发出的最新号召,为党员干部走好新的赶考路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敲响了警钟。

科学分析“三个务必”的关系,三者之间是既相互联系又自成体系的有机整体。其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伟大建党精神一脉相通,可以看作是目标和动力;“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多的是作为根本和保障,“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是完成目标的方法和艺术。三者统一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此外,深刻把握“三个务必”之于“两个务必”的升华,其中的“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赓续和传承了“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核,“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则是与时俱进的时代命题和最新要求,其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强烈忧患意识、良好工作作风与主动革命精神,这也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和重要政治保证。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时代考卷常出常新,赶考之路永不停息。当前,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冲击带来的多重考验和挑战,我们党面临的“考场”越来越大、“考题”越来越难。对于每一位党员干部来说,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守住“三个务必”的精神底线,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坚决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时代重任,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挑战,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交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的优异答卷。

加快建设高水平医药卫生高职院校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陆志群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论述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对于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具有极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

我们要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卫生健康的论述精髓,加快建设“质量一流、特色鲜明、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医药卫生高职院校。

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以政治建设统领学校党的建设。

党的二十大报告高度评价新时代十年来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从十六个方面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进行了总结概括。“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新时代引领党和国家事业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的政治保证,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对于高校来讲,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最根本的是要忠诚拥护、坚定捍卫“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政治建设统领学校党的建设,以高水平党建引领学校发展高质量。

准确把握“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的核心要义,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在学校落地生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高校领导干部,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引导在校大学生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

牢牢聚焦科教兴国、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提高学校服务发展的贡献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战略部署,凸显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地位,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为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作为一所医药卫生类高校,我们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聚焦科教兴国、健康中国的战略需求,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全面提高办学水平,着力培养“知行合一、德技并举”的高素质人才,努力在推进教育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提高贡献率、展现新作为。

2022-11-15 ——高校主要负责同志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笔谈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99202.html 1 3 全面学习 全面把握 全面落实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