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康复 让残疾人拥抱多彩生活
■融媒体记者 左文东
通 讯 员 陆耀琴 任明强
全市共建成14个社区康复示范点,每年直接服务残疾人3000余人;建成10个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年均帮助600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全省率先实施重度残疾人居家照护项目,实现了重度困难残疾人居家照护服务零距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社会保障体系是人民生活的安全网和社会运行的稳定器。要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
近年来,我市把保障残疾人基本民生、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强化基本保障、促进就业增收、激发内生动力,有力推动残疾人生活品质得到新改善、精神面貌展现新气象、助残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助力33.35万名残疾人在康复、教育、就业、生活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交出一份份温暖答卷。
为解决康复申请不便捷、康复机构监管难等难题,助推我市残疾人康复事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将线上管理与线下服务相结合,打造了“互联网+精准康复”平台。该平台分为0-14岁残疾儿童康复、精神病免费服药、白内障复明、辅具发放和采购、家庭签约医生服务(社区康复)5个工作板块,全面涵盖我市现行的所有康复项目。近年来,我市还依托省、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全面推进“残疾人之家”服务机构建设进程。截至目前,全市在册运营“残疾人之家”160余家,每年直接服务残疾人3000余人,为残疾人提供辅助性就业、文体康复、日间照料等服务。全市共建成14个社区康复示范点,进一步夯实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基础,推动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确保康复服务向基层延伸。全市包括儿童康复、就业、托养在内的涉残服务机构,共计290余家。据统计,我市有需求残疾人康复服务率99.66%,辅助器具适配率99.95%,位居全省前列。
就业帮扶
助力残疾人梦想起飞
为了让残疾人通过劳动就业增加收入,我市出台《全市“残疾人之家”提质增效工程实施方案》《淮安市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建设标准》《淮安市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补贴办法》等系列政策,构建多元化残疾人就业扶持体系,提升残疾人就业率。同时,落实企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助政策,对在企残疾人职工达到或超过自身总数1.5%的企业予以奖励。近5年,奖励总金额达349.6万元。帮助无法进入企业工作的残疾人,通过在“残疾人之家”从事简单手工劳动实现辅助性就业。打造“1+10”盲人按摩品牌,通过建设1个市级盲人按摩实训基地,同时高标准打造10家盲人按摩旗舰店,每年可实训盲人按摩师近100名,有效破解盲人按摩行业机构小、竞争力低的困境。通过“残疾人之家”和辅助性就业基地,3000余名无法进入企业工作的残疾人实现就业梦想。全市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26355人,就业率达45.5%。
公共服务
让残疾人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今年,我市投入240万元建设8个无障碍示范社区。2021年,盱眙县、淮安区恩来社区无障碍建设通过住建部等部门的达标验收。“十三五”期间,全市完成4600余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2019年,市残联联合市通管办、三家通信运营商联合出台《残疾人信息消费优惠政策》并推出聋哑人手机使用语音文字转换APP,极大降低残疾人手机资费消费负担,方便聋哑残疾人信息交流。市残联会同市民政、财政、医保三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困难家庭残疾人、大重病患者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通知》,将低保边缘家庭中特困人员按照单独立户标准给予救助,补齐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短板,惠及5000余人。困难残疾人按低保标准享受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按残疾等级享受护理补贴,两项补贴实现全覆盖。残疾人普遍参加城乡居民医保,低收入残疾人由政府代缴。建立残疾人人才库,开办残疾人朗诵、摄影、书法培训班,在不同领域提高残疾人的文化艺术素养。全力保障残疾人权益,实现全市残疾人免费乘公交、免费停车、免费进公园。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实现市、县(区)全覆盖,有力提升残疾人幸福感和满意度。2021年,市残联牵头落实推进减免涉残企业费用项目,共计减免各类水、电、气、房租费用6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