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唐筱葳
通 讯 员 徐 柱 张士美
本报讯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推进“拿地即开工”作为深化投资领域“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用思路创新促进改革提效,用制度创新推进审批提速,用机制创新推动服务提质,助力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持续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认可度。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通过“拿地即开工”方式共落地项目121个,总数全省第二,占总落地项目比例全省第一。
审批“瘦身”,“并联审”“容缺办”。我市充分发挥集中行政许可改革优势,组织相关审批部门全面开展流程再造,“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33个运行事项全部由串联改为并联,实现平均审批时限由90个工作日压缩到43个工作日,审批环节由59个减少到33个,项目开工建设平均提速2个月以上。同时,精心组织编制项目审批容缺受理、容缺办理事项清单,明确49个审批事项全面推行容缺受理,34个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事项稳妥推行容缺办理,全流程356件申请材料中可容缺受理129件、可容缺办理92件。截至目前,全市通过并联审批方式服务项目1687个,容缺受理项目767个,容缺办理项目344个,实现440件不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的审批事项先办证后补材料。
联动提速,协同联动审批机制建立。紧扣“拿地即开工”审批制度改革四个阶段工作内容,着力构建上下联动、左右协同工作体系,形成“条件网上提、部门联合审、事项并联批、证照一次发”的工作机制。中天钢铁集团精品钢帘线项目是我市首个投资超200亿元的重特大项目,淮阴区积极推动市、区两级多部门协同联动,以最快速度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在项目用地摘牌签约后,仅用0.5个工作日就完成“五证联发”,为重特大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提供了示范样板。
靠前一步,服务走在审批前。我市坚持以有效破解项目建设审批慢、推进堵、手续繁等问题为重点,发挥各类服务中心、代办中心在推进项目审批过程中的帮办作用,强化提前介入、靠前服务,为“服务走在审批前”提供了组织保障。(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