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征途万里。
在历史长河中,十年只是一瞬间,但对淮安工业园区而言,过去的十年恰是发展的“黄金十年”。
从平地上崛起,在重组中跨越,于振兴中蝶变。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安工业园区牢牢扛起市委市政府赋予的职责使命,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干”字起势,以“实”字落脚,昂首迈入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特别是近年来,淮安工业园区以两区优化整合为契机,聚焦“打造千亿级产业,争创国家级园区”新目标,抬高标杆、精准发力,在项目集聚、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安全基础建设等方面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挺起淮安工业经济发展的“脊梁”。
十年来,富强新材料、比亚迪等一批重特大项目落地生根,医院、学校、淮安书房等一批关乎百姓福祉的民生工程拔地而起,封闭化管理项目、应急指挥中心、危化品停车场等一批事关安全环保的基础设施成功运行……淮安工业园区用奋斗谱写了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华丽篇章,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非凡的十年答卷。
党建领航
凝聚干事创业新动能
“机关党员干部坚守基层一线,青年党员志愿者通宵达旦奋战,退休老党员主动参与防疫值守……”谈起近三年的疫情防控工作,党旗飘扬、党员冲锋的场景浮现在淮安工业园区每一位群众脑海。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淮安工业园区,无论是经济发展的最前沿,还是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党员总是冲锋在前的主力军,而把党员拧成一股绳的是驰而不息的党的建设。
“综观园区发展历程,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园区各项事业的关键,加强党的建设是实现园区跨越赶超的根本支撑。”淮安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晓红说。
十年间,在党建引领下,淮安工业园区处处上演着新变化、呈现出新气象。
在基层,淮安工业园区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实现村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2021年,淮安工业园区完成23个村“两委”换届,“两委”成员平均年龄41.2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66.9%。同时,以两区优化整合为契机,探索党建引领新型农村社区治理“533”机制,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多村混居的安置小区治理力量薄弱等问题有效解决。
走进花河佳苑小区,随处可见的红色文化彰显着这个小区的“与众不同”。它是淮安工业园区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的样板。为解决辖区农村拆迁安置小区基层治理和物业管理服务堵点痛点问题,淮安工业园区在花河佳苑小区成立社区党支部,探索推行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服务新路径。试点以来,“红色物业”365天“不打烊”的走心服务受到社区群众一致好评。
企业是园区的根本。多年来,淮安工业园区积极探索非公领域党建新途径,将非公企业党建与园区经济社会发展摆在同等重要位置。通过持续强化领导推动和顶层设计,创新建立党支部、党员、党群“三联”机制,实现园区所有企业100%组建党组织或纳入联合党组织、100%选优配强党建指导员、100%自建或共享党建阵地,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非公党建格局。
“公司党支部成立之初,园区就为我们配备了党建指导员和科技专员,引导我们实现党建与创新发展融合共进,助力公司成功申报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帮助向上争取资金,不断为公司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江苏纳沛斯半导体有限公司党支部有关负责人说。
园区建设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开展到哪里;群众需求在哪里,党的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可以预见,一个在党建引领下产业更加蓬勃发展、社区更加安定有序、百姓生活更加祥和的美好图景,必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产业强区
构筑经济发展新格局
2011年,上海麒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带着3亿元来到淮安工业园区投资,成立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如今,江苏麒祥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江苏省瞪羚企业。2021年,该公司实现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39.5%。
十年,一个企业在淮安工业园区落地生根、跨越腾飞。十年,无数家企业齐头并进,成就一个园区的崛起。
自成立之初,淮安工业园区就被赋予打造产业“增长极”的历史使命,而产业就是这个园区的“根”。
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始终把“产业立区,项目强区”作为发展的主旋律,一手抓项目招引,一手抓产业培育,不断厚植产业发展基础,追逐跨越崛起的梦想。2021年,淮安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达到23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
2020年,淮安工业园区与原苏淮高新区完成优化整合,成为全省唯一依托地方优势资源打造的、化工与非化工协同发展的开发园区。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淮安工业园区以更加清晰的战略视野谋划产业发展定位,顺势提出“打造千亿级产业,争创国家级园区”新目标,加快构建化工“两化两新”、非化工“一集群三板块”的产业发展格局。
新的产业布局下,淮安工业园区全面发力项目招引,主攻“产业链”项目,编绘招商地图、明晰招商路径,对上游项目“追根溯源”、对下游项目“顺藤摸瓜”,加速新项目集聚。过去两年,淮安工业园区累计招引50亿元项目4个、10亿元项目14个;新开工亿元项目38个,其中10亿元项目8个;新竣工亿元项目25个。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创新,已经成为淮安工业园区的“不二气质”与“金字招牌”。
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深化科技赋能,专门建立“科技项目、中小科企、市级高企、国家高企”梯队培育库,制定《工业园区科技创新三年行动计划》,将上海交大(淮安)新材料创新中心打造成为淮安新材料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人才聚集的创新高地,着力构建起以头部企业为引领,以行业“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企业为支撑的全新企业矩阵。
“目前,万香科技拥有96项专利,其中发明专利51项,专利‘一种龙涎酮的制备方法’荣获第二十届中国专利优秀奖。”谈起创新,江苏宏邦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自豪写在脸上,而这些成果,离不开淮安工业园区厚植的创新沃土。
从“无”到“有”,从“千”到“万”,从“十亿”到“百亿”再到“千亿”,计数单位记录着淮安工业园区跨越发展历史进程,成为见证淮安工业园区腾飞的“度量衡”。
基础先行
筑起“环境是金”新高地
淮安工业园区由清江浦区、淮安区、洪泽区三个县区的边角区域组合而成,曾是“鸡鸣闻三县”的落后地区,无配套基础、无产业基础、无政策基础。
区域竞争的本质是环境竞争。淮安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园区环境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打造一流配套设施,筑巢引凤,厚植发展沃土。
近年来,淮安工业园区紧扣争创国家级园区目标,全面对照国家级园区标准,加快实施一批提升产城融合、平台功能、智慧运营水平的配套项目,推动园区硬件配套向国家级标准迈进。
立足园区化工产业安全发展新形势、新要求,2020年,淮安工业园区集中人力、财力,全面实施智慧安全“5+1”强基工程。仅一年时间,化工片区全面实现封闭化管理,6000平方米应急指挥中心投入使用,27000平方米危化品停车场建成投运,安全生产和应急救援平台上线运行,15000平方米全省一流的特勤消防站建成投用,500米隔离防护林打造到位,进一步补齐安全生产基础设施及监管短板,全面构筑本质安全新防线,守好持续发展生命线。
“如果说从成立到2020年整合原苏淮高新区后的淮安工业园区是1.0时代,那么正式启用的智慧安全‘5+1’工程将带领园区进入2.0时代,这些智慧化、信息化基础设施,将更好地推动园区企业安全、可持续发展。”淮安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杨国仁说。
凭借更高标准的安全管理硬件设施,2021年8月,省应急管理厅正式公布,淮安工业园区安全风险等级由全省后进的较高安全风险B类,跨档升级为全省领先的较低安全风险D类。
淮安工业园区良好发展环境既有硬件条件,更有软件优势。十年间,该园区紧扣发展需要,全面对标国内先进园区,坚持用户思维,畅通政企沟通渠道,努力打造全市最优的项目推进帮办机制,全面营造适合企业发展的营商环境。
“自落户园区以来,无论是项目建设期,还是企业生产阶段,我们都感受到园区一流的营商环境。”江苏艾科维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叶茂伟告诉记者。今年1月至9月,艾科维完成销售收入4.9亿元、税后净利润约1亿元。良好的投资回报增强了企业扩大生产的信心。“‘十四五’期间,公司计划再投资17亿元,规划用地400亩,实施二期项目,提升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叶茂伟说。
生态先行
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十年来,这一理念走进了淮安工业园区党委班子、园区工作人员的心中,渗透到了园区一个个企业,成为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风向标。
“这里是全省唯一依托地方化学矿产资源优势建设的产业园区,也是唯一化工与非化工产业协同发展的开发园区。我常常想,淮安工业园区要怎样做才能不辱使命、无愧于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答案就是绿色发展。”沈晓红说。对此,淮安工业园区始终坚持“绿色引领,产业强区”发展思路,绝不走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老路。
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严守环保底线和生态红线,坚决把高成本、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低回报的项目挡在区外,不断推进企业向“绿色设计、绿色制造”迈进。为此,淮安工业园区还建立产业项目准入联审机制,按照“部门初审、专家评审、领导小组会审”流程,严把项目准入关口。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保也是一本良心账、经济账、长远账。”江苏清原农冠杂草防治有限公司总经理钱福顺告诉记者。在淮安工业园区的引导下,清原农冠将环保理念根植于企业的每个生产环节。生产过程中,实施无粉尘污染工艺,不使用易燃易爆的有机溶剂;在污染物处置方面,采用全球最高标准的污水、废弃物处理净化装置,全部应用DCS集散控制系统以及SIS安全仪表系统,全面打造更智能化、更绿色环保的生产基地。
为了让生态优势成为区域比拼的“王牌”,淮安工业园区坚持以最高标准守护生态之美,合理安排工业、商贸、研发和生活区域,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组团相间、生态相连”的三位一体空间布局。
十年来,淮安工业园区先后建成2200亩古盐河生态公园和栖霞河等生态廊道,全面实施道路绿化提档工程,精心打造城市小客厅、街头游园等,绘就“点上盆景、线上风景”的生态画卷;将河长制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河流长效管护办法,设立财政专项经费,实现河道管护责任全覆盖,启动实施北片区水系连通工程,加速形成水清岸绿、生态宜居的生态美景。
截至目前,淮安工业园区大气环境指标双达标,主要河道水质稳定满足地表水三类水标准;危废产生总库存保持低库存水平,未发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园区总体生态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
以民为本
打造产城融合新样板
企业林立助增收,生态优先美环境。这二者同时构筑起了淮安工业园区宜居宜业的“左膀右臂”。
2016年底,淮安工业园区张码办事处花河佳苑小区迎来第一批住户,老百姓的“安居梦”圆了。“我们住这里几年了,不比城里差,管理好、环境美,日子过得很舒心。”居民何小昌告诉记者,要是家里有什么坏了,打电话给“红色物业”,十分钟就有人到,半小时不到就处置得妥妥当当。
“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民生连着民心。”沈晓红告诉记者,园区的产业升级、生态改善都是为老百姓谋福祉,努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家园。
“十三五”期间,淮安工业园区聚焦公共交通、公共秩序、主干道路、城乡环境、民生服务等关键环节,社会事业方面累计投入8.1亿元,先后组织开展基础设施提标、农村环境治理、居民小区综合治理、农贸市场提升改造等专项综合治理行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医疗水平持续提升。
两区优化整合后,淮安工业园区充分发挥优化整合后人力、财力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进一步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档升级。2021年,园区开工建设15个重点中心城市项目,完成投资7.2亿元,其中,实验学校初中部项目、朱桥小区三期、花河佳苑三期D组团等项目更是直接关系百姓民生的重点项目。
“实验学校初中部项目2021年启动建设,主要包括教学楼A区、教学楼B区、行政楼等建筑和环形跑道、篮球场等体育活动场所。项目建成后,园区适龄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淮安工业园区社会治理指挥中心负责人彭德勇说。
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富裕”。十年间,淮安工业园区以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为抓手,多举措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通过持续举办全民运动会、开展广场舞比赛,开展“倡导文明、放飞梦想”“美丽园区·周末汇”“文明创建进万家”“公益课堂进社区”等特色文化活动,开展“善行义举·园区榜样”“文明家庭”“十星文明户”等评选活动,建设淮安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积极传递向上向善正能量,建设和谐美丽幸福新家园。
如今的淮安工业园区,上学更容易了,医疗更给力了,文娱体育活动更丰富了,环境更优美了,出行更便捷了。这一幕幕温暖的民生图景让每个人切身感受到,淮安工业园区各方面都渐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