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专版

文字

■通讯员 赵大为/文 陈俊声/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紧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总目标,锐意进取、奋力前行,多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服务大局 向更广处延伸

全市法院始终坚持服务大局的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融入地方总体工作大局。

切实促进经济发展。制定服务保障淮安聚焦打造“绿色高地、枢纽新城”、全面建设长三角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二十五项措施”,突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这一重点,“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指标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建立健全市场主体救治和退出机制,会同市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部门推进休眠企业强制清算。探索推行“破中取金”破产财产联合推荐机制,获评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十佳典型案例。围绕帮助有价值的危困企业再生,完善府院破产联动机制,充分运用债务减免延期、资产重组、引入第三方投资者等方式,实现项目成功嫁接、企业重新投产、“僵尸企业”出清。紧扣淮安打造长三角台商投资最佳目的地,与市台办共同落实助推台商台企发展的“十六条措施”,全省首家涉台纠纷调处中心效果显著。有关经验入选《江苏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曹建明等来淮调研时予以肯定。不断擦亮“法润民企”品牌,联合市委营商办、市工商联实施法润民企“双走进”项目,邀请企业家走进法院座谈交流,组织法官走进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切实增强企业对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感受度和认同度。市中院与市工商联共建沟通联系机制的做法被全国工商联、最高人民法院通报表彰。

有效助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明确2家基层法院为一审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法院。实行最严格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市中院审理的“童话大王”郑渊洁实名举报的特大制售盗版图书一案,入选2021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审理的全省首例涉及外卖平台“二选一”不正当竞争一案,入选全省法院十大典型案例和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域司法协作,参与南京都市圈知识产权保护联盟并签订合作协议,推动形成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

不断筑牢生态司法屏障。实施“五位一体”生态司法筑防项目,在“严打击、强修复、重预防、聚合力、促发展”上下功夫,洪泽湖流域环境资源法庭获评全国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工作先进集体。拓展恢复性司法实践,在盱眙县铁山寺林场新建生态林司法修复基地,与宿迁市泗洪县法院等单位部门建立生态复绿管护合作机制,完善生态司法协同机制,推动洪泽湖流域8家基层法院达成环境资源保护司法协作框架协议,汇聚“守护大湖境美”的整体工作合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增设矿山资源巡回工作站和洪泽湖区巡回审判点,编发《小案例·大课堂》普法教育手册,让绿色环保意识深入人心。

参与治理 向更细处发力

推广应用“无讼淮安”平台,创建工作品牌。实质运转道路交通、物业、金融等类型化纠纷调处机制,推广应用“无讼淮安·一码解纷”智调平台,“法院+商会”诉调对接经验入选国家发改委《优化营商环境百问百答》,被全国工商联和省法院推广。主动融入基层“五治”融合治理体系,推进法院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网格、进社区“三进”工程和“法官进网格”活动,实施“一法庭一品牌”创优项目,争创新时代“枫桥式人民法庭”。

加强诉调对接工作。诉讼服务中心全部设立调解工作室和律师工作站,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途径理性表达诉求。市中院与市住建局、市保协、市人社局等部门单位联合出台诉调对接工作意见,在市工商联、淮安银保监分局和交警部门设立巡回法庭,有效抑制了物业、保险、道路交通、劳动争议等纠纷案件爆发式增长态势。构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全面推广洪泽区法院“无讼村居”创建经验和淮阴区法院“法官参与党群议事会”做法。

解决执行难 向更高处提升

以前所未有的决心与力度打响执行攻坚战,常态长效攻坚执行难题,深化执行规范化建设。

在全省率先建成执行指挥中心和“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实现与公安、税务、公积金、国土等部门单位和27家商业银行系统联网。会同组织、纪检和检察机关联合出台党政机关等特殊主体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机制,推进全市法院统一管理、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的执行管理体制。市中院设立执行裁判庭,着力解决消极执行、选择执行和乱执行等问题。实施破壁升级“易执行”项目,执行完毕率、实际执行到位率等指标均居全省前三。突出涉企业和涉民生案件执行,府院联动开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行年“1+4”专项行动,受到市领导和省法院领导批示肯定。与市信用办等单位协同推进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企业信用修复,信用问题源头治理等3项创新做法入选全省法院信用修复创新机制。

推动构建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党委领导、政法委协调、人大监督、政府支持、法院主办、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格局已初步形成并不断完善。着力破解查人找物难题,全面运用“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查控系统,查询被执行人在全国范围内不动产、存款、理财产品等16类25项信息,基本实现对被执行人主要财产形式和相关信息的有效覆盖、“一网打尽”。坚持穷尽执行强制措施,对网上查无财产的被执行人,常态化开展集中执行行动,紧盯“骨头案”“钉子案”,开展涉民生案件执行等专项活动,掀起合围“老赖”的强大声势。加快财产处置变现进度,建立网拍服务外包机制、引入网上一键询价系统,形成“法院+社会机构+网络平台”的涉执资产处置新模式。

扎实推进执行指挥中心“854模式”实体化运行,完善协同执行、集中执行、快速反应工作机制,实现“最强大脑”和“最强团队”有机结合。规范适用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对无财产可供执行的“执行不能”案件,建立单独的终本案件管理库,设置专职结案“质检员”,实行一案一表清单化管理,防止滥用终本程序。全面推进执行公开,法院自动推送、当事人自主查询执行案件流程节点信息。推进网上司法拍卖,两级法院全部入驻淘宝网、执行财产全部网上拍卖、拍卖环节全部网上公开。加强执行规范化建设,建立执行案件常态化评查通报机制,开展执行领域财产处置专项监督,发挥执行裁判监督制约作用,确保高效公正规范文明执行。

司法为民 向更实处扎根

从群众需求出发,倾心倾力倾情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

推动诉讼服务中心提档升级。市中院和基层法院全面完成诉讼服务大厅改造,形成“七位一体”多功能、一站式服务平台。推动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诉讼服务热线三个系统同步运转,启动网上立案、自助立案和异地立案。实施“全域诉服”示范项目,在两级法院全部设立“全域诉服”窗口,推动24小时自助诉讼服务终端进驻基层网格,让诉讼事项在“家门口”就近可办。强化诉讼服务标准化建设,落实诉讼服务“十项承诺”,推广律师服务专门平台,提高在线服务精细化水平,全市法院诉讼服务平台质效评估得分保持全省领先。升级“安澜云审”全景庭审系统,解决疫情常态化防控期间开庭难题。在全省率先出台《诉讼辅导工作规定》,设立诉讼辅导室。完善人民法庭巡回审判制度,建立巡回审判点125个,遍及全市各镇(街道)。

用力用情保障民生权益。坚持“小案不小看”,准确适用民法典审理好群众身边的每起案件。擦亮“法护家园”工作品牌,联合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单位建立家庭教育指导合作机制,发出全国首份“留守儿童督促令”、全国首份“责令接受家庭教育指导令”,在一起离婚案件中组织当事人签订全省首份《探望权履行承诺书》,取得良好社会效果。完成市法院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升级改造,定期开展“师生看法院”“庭审进校园”活动,为校园安全架起司法防护网。市中院获评全省妇女儿童工作先进集体。

重质重效办好惠民实事。以兴办“六件实事”为抓手,推进司法惠民实质化常态化。开展“根治欠薪·司法助力”活动,推广淮安区法院涉农民工欠薪纠纷联动协作化解经验。开展“春风化雨·法润民心”双线普法活动,发挥典型案例价值引领作用,“全国首例烈士名誉权公益诉讼案”“好意同乘减轻赔偿责任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民事案例,“全国首例酒吧侵害未成年人权益民事公益诉讼案”入选江苏法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典型案例。推进“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年”行动,牢牢把握“四到位一处理”工作要求,严格落实重点涉诉信访“五个一”领导包案责任,以法理情并用促进信访人“事心双解”。

改革创新 向更深处拓展

围绕“建设现代化法院,打造高质量司法”目标,坚持以改革“关键招”破局开路,不断促进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审判质量效率和司法公信力。

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健全法官业绩评价、责任追究、职业保障等机制,形成规范有序、权责统一、监督有力的审判权运行机制。实现院庭长办案常态化和全覆盖,深化审判委员会改革,建成两个专业委员会,强化审委会总结审判经验、加强类案指导和处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等功能,明确审委会定案标准和范围,有力促进了审判质效提升。出台试点若干规定,健全完善提级管辖和再审申请机制,跟进做好部分案件下调后的条线调研指导工作,确保两级法院人案相适、质效稳定。完善人员分类管理机制,建立“有进有出”的员额法官常态化管理机制,建立法官助理单独管理制度,明确界定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的工作职能。扎实开展“深化司法责任制改革年”活动,强化对审判执行工作事前、事中和事后的规范和引导,确保放权不放任、放权又放心。事前狠抓建章立制,出台《关于全市法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实施方案》及6份配套文件,制定刑事、民事、行政、执行等办案流程指引和审理指南,统一全市裁判尺度,有效杜绝“同案不同判”现象。

狠抓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和建设。突出法官办案主体地位,落实办案组织和人员权责清单制度,确保行权履职规范有序。健全司法权制约监督体系,落实类案检索强制报告等统一法律适用机制,拓宽案件质量评查范围,做到全体员额法官文书和庭审全覆盖。改进和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淮安区法院构建法官担责量化新体系经验被最高人民法院推广。

狠抓诉讼制度改革。贯彻修正后的民事诉讼法,力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市法院在全省率先适用二审独任制审结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深化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有效发挥审判对侦查、起诉的制约引导作用。准确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对审判中发现量刑建议不当的,及时通知检察机关调整。推进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完善行政案件集中管辖协作机制,健全行政诉讼法律援助制度,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

2022-10-18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96674.html 1 3 文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