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我们切身感受到了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我们欢欣鼓舞。只要坚定信心跟党走,我们的明天会越来越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柳娟锋说。
一个工作室
让矛盾止于毫末
“柳所长把我说通了,我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市拘留所调解室内,在法官的见证下,被监管人员辛某与受害人杨某终于就支付赔偿款达成协议。原来,辛某因交通肇事拒付赔偿被处以司法拘留,辛某认为责任不在自己,抵触情绪非常大。柳娟锋了解来龙去脉后,因势利导开展教育化解工作,一连几天的利弊分析和心理疏导,辛某心服口服,最终确定分期偿还赔偿款。
对被拘留人员全面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是社会大调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机关肩负的重要职责。多年来,柳娟锋不仅是一名管教民警,也是一名调解专家。“如果把拘留所比作一艘船,那么管教民警就是驾驭船的舵手,要尽心尽责从源头化解纠纷,减少不和谐因素,保障社会安定。”
长期以来,柳娟锋主动把监管工作融入新时代社会治理大局,创建“社会矛盾化解——柳娟锋工作室”,创新推行“四步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法,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监所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工作室先后排查社会矛盾纠纷620余起,成功化解520余起,先后被评为全省拘留所社会矛盾化解工作先进集体、创先争优·社会管理创新先锋行动先进基层党组织。
一座心灵驿站
让迷失者重燃希望
两年前的一天,两名中年妇女在市拘留所外焦急等待。“柳所长,您还记得我们吗?我们回来看您了!”谈及往事,两人不禁失声痛哭。原来,她们年轻时因误入歧途被收容教育。柳娟锋深知,对缺乏关爱而误入歧途的人,若一味严管强压,只会导致其产生逆反心理。于是柳娟锋鼓励她们写日记,纠正她们的不良想法,肯定她们的点滴进步,还主动帮她们交学费学习职业技能,让她们出所后能自食其力。如今,她们都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这时候拉一把,就能挽救一个迷失的心灵。”柳娟锋说。
在柳娟锋的带领下,市拘留所打造的“心灵驿站”,围绕“唤醒、净化、启迪、碰撞、温暖、重塑、追寻”等工作要素,以多重手段对被拘留人员进行心理干预,促使其心理状态向好的方向转化。近5年来,约3000名被监管人员走进“心灵驿站”,接受心理疏导、心理矫治和心理重塑,其中95%以上被监管人员回归人生正途。
一套回访机制
刚柔并济架桥梁
几年前,55岁的李某因违法被行政拘留,柳娟锋在调查中得知,她是因家庭极度困难才实施违法行为。法无可恕,但情有可原,在对她进行教育感化的同时,柳娟锋抓住问题关键症结,协调地方政府帮她解决家庭困难,通过定期走访了解她的心理变化,帮助她走上正途。“柳所长就是我的亲人,帮助我重拾了生活信心。”李某感动地说。
拘留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被拘留人员在拘留所的时间很短,有时心理矫治不是单靠几次常规谈话就能达到理想效果,回访机制格外重要。柳娟锋和市拘留所在全面及时掌握被拘留人员思想、生活状态的基础上,常态化开展回访教育,及时掌握他们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开心结。对部分生活困难人员开展帮扶,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和温暖。
为了帮扶家庭困难的被监管人员,柳娟锋自筹自建“希望基金”,目前共向有需要的被监管人员发放善款数万元。柳娟锋还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联系工作、申请低保,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