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
阜平是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地方扶贫考察的首站。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下,脱贫攻坚战在新时代中国大地上打响——
习近平总书记以不停歇的脚步丈量着贫困角落,从塞北高原到乌蒙山区,从秦岭腹地到湘西大山,从南疆绿洲到林海雪原……走遍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考察调研了20多个贫困村。
脱贫攻坚的每个重要节点和重大关头,习近平总书记都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召开7次脱贫攻坚座谈会,多次主持召开会议研究部署脱贫攻坚工作。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部署下,全国22个省区市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扶贫”的工作格局: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东部9个省、14个市结对帮扶中西部14个省区市,全国支援西藏和新疆,东部343个经济较发达县市区与中西部573个贫困县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解决贫困群众基本民生需求,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2012年到2020年,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6万亿元,扶贫再贷款累计发放6688亿元。
8年艰苦卓绝,8年攻坚拔寨。
“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告中国举世瞩目的减贫成就。
“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
刚过去的暑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十八洞村村民杨正邦每天都很忙。
“暑假是旅游旺季,平均一天要招待400多个客人,毛收入2000元。”
10年间,全村形成了旅游、山泉水、劳务、种养、苗绣五个产业,去年人均收入20167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68万元,实现从深度贫困村到小康示范村寨的“华丽转身”。
2013年11月3日,正是在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他说,“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创造性地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推动了扶贫减贫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这是史无前例的精准到人,明确“帮扶谁”:8年时间,近2000万人次进村入户,开展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工作。
这是举世罕见的精准组织,明确“谁来帮”:25万多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县级以上单位派出的驻村干部,做到户户有责任人,村村有帮扶队。
这是实事求是的精准施策,明确“怎么帮”:根据不同致贫原因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因地制宜、因人施策。
这是审慎科学的精准评估,明确“如何退”:明确“时间表”,引入第三方,聚焦内生力和发展力……创新构建最严格考核评估体系,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检验。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化为各地各部门扎实深入的实践,最终如期成功兑现庄严承诺,实现历史跨越,取得举世瞩目减贫成就——
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人口收入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自来水普及率从2015年的70%提高到2020年的83%,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贫困地区发展步伐显著加快,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社会事业长足进步,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许多乡村,实现特色产业“从无到有”的历史跨越。全国72%的贫困户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关系,70%以上的贫困户接受了生产指导和技术培训;
……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事实充分证明,精准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开发式扶贫方针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的鲜明特征。”
无论是雪域高原、戈壁沙漠,还是悬崖绝壁、大石山区,脱贫攻坚的阳光照耀到了每一个角落,人们的命运因此而改变,人们的梦想因此而实现。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秋日中午,车辆行驶在通往化屋村的旅游公路上,目光所及一派生机:路两旁多彩的花卉,远处一些低缓的山丘上正在平场施工,老乡刚从地里干完活儿收工回家……
“脱贫了还不能歇脚,在面向乡村振兴的发展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贵州黔西市新仁乡党委副书记、化屋村党支部书记许蕾说,化屋村目前面临发展空间受限等挑战,打算以成立联村党委的形式,与其相邻的村“抱团”发展。
脱贫之后,乡村如何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
2021年2月3日,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毕节市黔西县新仁苗族乡化屋村考察调研,殷切嘱托当地干部群众:“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希望乡亲们继续努力奋斗,把乡村产业发展得更好,把乡村建设得更美。”
早在2020年3月6日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后的乡村发展擘画方向,“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乘势而上,接续奋斗,向着新的胜利进发。
政策保障日趋完善——
在西海固,一株株葡萄藤在贺兰山下破土,一朵朵小蘑菇在宁夏大地上绽放,肉牛养殖形成产业链条……山海情不断,福建和宁夏接续共同携手书写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
对脱贫县设立五年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主要帮扶政策保持稳定并不断完善,要“扶上马、送一程”。
各地保持政策的连续和稳定,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等制度。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18.6万名驻村第一书记、56.3万名工作队员全部选派到位,新老交接有序推进。
中央确定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强化政策倾斜,加强监测评估。今年前8个月,农发行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投放贷款443.49亿元,同比多投放125.64亿元,增加39.5%。
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车、通邮路。脱贫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到99%,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脱贫村通动力电比例达到100%,脱贫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98%。
脱贫地区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大力提升,实现贫困人口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发展基础更实、后劲更足。
精神面貌愈发昂扬——
既富“口袋”也富了“脑袋”。脱贫群众的精神世界在脱贫攻坚中得到充实和升华,信心更坚、脑子更活、心气更足,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脱贫地区文明程度显著提升,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的精神在广大脱贫地区蔚然成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团结一心,英勇奋斗,坚决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不断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更大的胜利。”
勠力同心,继续前进。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众志成城、团结奋进,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