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淮安市锦绣陶瓷城总经理陈金灿,老家浙江台州,1988年来淮创业,至今已30多年。说到一手创建的市场,他坦言目前已形同“鸡肋”,“市场老化,拆迁早就传的,一直没见行动。”陈金灿说,市场风光不再,既有电商冲击的原因,也有无法形成规模的因素,“苏北市场、汇通市场、义乌国际小商品城……淮安各类市场很多,但东南西北都有,各自为战,没规模,更没特色。”
和淮安商品市场形成对比的是南通叠石桥国际家纺城,2021年南通纺织业总规模2300亿元,其中1000多亿元来自这里。南通市淮安商会执行会长魏成明2008年到家纺城创业,目前企业年营收超2亿元。在他看来,创业成功的秘诀是背靠“大树”,“现在家纺城有2万多家商铺、600多个品牌,同类市场中,营收规模全国第一、世界第三。体量大了,全国各地客户都会慕名而来,客源不愁,物流、设计、金融等各项要素也会聚集,生意省心。”魏成明介绍,为配套家纺城,南通市通州区建了一个大物流园,园区一间房屋租金不到1万元,货物从南通发往全国,哪怕去新疆等边远地区,也不超过一周。
集聚协同同样是产业发展的“推进器”。淮安台州商会秘书长、博士眼镜董事长金崇进认为,融入长三角,关键要对接产业链,发挥比较优势。他举例说,浙江杜桥镇是有名的眼镜之乡,全镇多数企业在围绕眼镜做文章,有的产镜架、有的造镜托、有的做镜盒……小小的眼镜,被细分后形成长长的产业链,各家企业各司其职,只做自己最擅长的部分,然后和其他企业做配套,最终形成规模优势。“打个比方,如果全镇只有一家眼镜生产企业,遇到难题,企业要花大价钱从外地找技术员。现在全镇有上百家企业,你家缺啥,直接去临近工厂租借就行。”金崇进说。
记者发现,以行政区为单位划分产业版图,在苏南等地极为常见。以苏州为例,昆山是台资高地,主打电子产品;太仓是德企之乡,主推机械制造;工业园区是中新合作,擅长生物制药……这种划分,有自发形成,更有政府引导。围绕特色产业集聚重点企业,形成区域优势,此战术类似狼群,个体虽小,但组团狩猎,不逊狮虎。
远航:奋楫赶超的路径
融入长三角,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跨越赶超,需要审视自身。
市委书记陈之常指出,“现在我们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表面上看是产业实力、城市能级、营商环境、资源集聚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实质上是开放水平的差距;与兄弟城市的竞争主要集中在招商引资上,表面上看是各自优势的竞争,折射出的是开放意识、开放制度、开放能力的竞争。”
开放也是企业家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陈金灿以招商举例说,各个县区都有自己的招商考核,一个企业招过来,无论是否合适,往往都会优先落户在招商人员自己所在的县区,这本质是地方保护。“如果淮安能以一种更开放的态度,加强市级层面统筹,优化招商考核方案,按项目特点选择最合适县区,淮安产业集聚将更有针对性。”
开放,是一种包容的胸襟。“淮安要盯着几十亿、上百亿的大项目,更要敞开怀抱,广泛吸纳几百万、几千万的中小项目。”苏州市淮安商会理事、江苏星来电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顾春友说,大企业可以带来更多财税收入,小企业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当小企业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人流、物流、信息流自然会在此集聚,从而形成大企业成长的沃土。“我一开始来苏州,就是考虑这里工厂多,好找工作。试想,如果苏州没有这么多中小企业创造就业机会,还会有我后面的创业吗?”
开放,是一种创新的思维。苏州斯耐富特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朱白龙认为,制造业项目,不仅在招,更在于引,要用“人无我有”的独家资源吸引项目,而不是用“相互雷同”的优惠政策求人上门。他举例说,现在长三角许多地区因为产业升级,制造业溢出现象明显,这些制造业企业最需要的可能不是免税等优惠,而是解决污水处理、气体净化等环保实际问题,以达到国家标准。如果淮安能设立园区,统一进行环保处理设施配套,用规模化手段降低运营成本,相信就算没有优惠,这些企业也会主动前来。
开放,是一种担当的勇气。“千条承诺,不如真金白银。”蔡国斌介绍,在投资圈,有人戏言,中国最牛的风险投资人是合肥市政府。虽地处内陆,但当地政府化身投资者,和高科技企业风险共担、收益共享,获得巨大成功。“淮安也可以借鉴这种模式,通过国有资本入股,让企业投资更有信心。”
商界的很多建议,在政界、学界得到共鸣。市发改委区域经济处副处长李琪琳在《关于我市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调研报告》中建议,淮安要进一步强化长三角区域产业联动协调发展,协同谋划长三角产业布局“一张网”,努力构建长三角产业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现代产业集群。淮阴工学院苏北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史修松表示,淮安需立足“333”主导产业发展基础,结合重特大项目攻坚,全面梳理长三角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方面重大项目,加速推进重大项目落地实施。淮阴师范学院淮安发展研究院教授何伟建议,要立足淮安资源禀赋,发挥特色优势,持续提升城市知名度、影响力,尤其要挖掘放大淮安丰富的生态、文化、农业资源,加强与长三角中心区在全域旅游、健康养生、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等方面的合作……
路径各异,大道同途。淮安产业的航船,已重新锚定航向,乘着开放的东风,扬帆远航!
(本文配图:赵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