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吴家婧 徐天魁 通讯员 杨晓霞
在洪泽区洪泽湖畔,洪泽湖大堤雄伟壮观,乘古堰景区观光车便可沿途欣赏大堤上的历史遗址和景点。天晴时,从洪泽湖大堤远眺,波光粼粼的洪泽湖水面与蔚蓝的天空构成一幅水天相接的绝美画卷。千百年来,洪泽湖大堤像一位长者,诉说着无数风云变幻的往事,也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与发展。
因“湖”而畅的大运河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与其他四大淡水湖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一座为保障运河畅通而形成的特大型水库。洪泽湖的形成,除了自然因素外,最重要的人为因素就是修筑于湖东岸的洪泽湖大堤,可以说,没有洪泽湖大堤就没有今天的洪泽湖。
民间有“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之说,意思是高家堰一旦垮塌,淮扬一带就会被洪水淹没,其堤防稳固与否直接影响附近民众的安全。据史料记载,高家堰古称捍淮堰,始建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当时,为了预防淮水东侵,时任广陵太守陈登组织并修筑了长达30里的高家堰,这便是洪泽湖大堤的雏形。后来,由于1128年和1194年黄河两次夺淮,严重打乱了淮河水系,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淤堵了淮河入海通道,也淤堵了清口枢纽,给运河和漕运带来破坏。到了明朝万历年间,运河运转已十分困难。为保障运河畅通,总理河道的工部尚书潘季驯提出并实施了“蓄清刷黄济运”的方略,洪泽湖大堤被延长、加高、培厚,使得洪泽湖水域进一步扩大。从那时到今天,洪泽湖一直都是大运河的第一水源之湖,基本保障了大运河的正常运转。
“洪泽湖是华东的文化地标,洪泽湖大堤是世界文化遗产,有着‘400年前的三峡工程’美誉,运河文化研究者又称之为‘枢纽’。”淮安市大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夏宝国表示,洪泽湖与运河的关系可以概括为:湖因运河而生,运河因湖而畅。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