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刘卫国
融媒体记者 吴海涛
河水清澈见底,两岸绿树成荫,步道上的每一处都有看不尽的秀丽美景。如今,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生态河道画卷正在我市淮涟总干渠的项目现场缓缓展开。今年以来,淮安水利系统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以先导工程建设为牵引,统筹全市农村生态河道建设,通过省级认定的农村生态河道覆盖率达26.12%,位居苏北第二。
先导先行 打造样板
我市选择1个乡村振兴先导区、11个先导镇、160个先导村,梳理公共空间治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整治方案。其中,以农村生态河道建设为重点的乡村水体空间治理,要求中沟以上河道全部建成生态河道。同时,市水利局创新“三三一”工作法,实行“三报、三单、一会”制度,即“工作周报、半月通报、农水月报;问题交办单、问题督办单、工作提示单;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视频调度会”,强力推进各项工作开展。
创新创优 破解难题
洪泽区创新“河湖长制+五位一体”管护模式,推动骨干河湖“线上治理”向县镇村“面上治理”转变,持续全面提升农村河道建设水平。金湖县提出“水利+生态+旅游”的治水新理念,充分发挥投资平台作用,先后投入6亿元,建成生态样本河道40余条。清江浦区成功入选全国2021年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全省唯一,总投资3.6亿元,获得上级补助8000万元。淮阴区在淮涟总干渠整治中探索综合治理模式,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资金变股金改革目标。该区2020年底以来累计投入1.51亿元,整理溢出土地7850亩,栽种各类苗木12.6万株,林下套种玫瑰、艾草、球植等经济作物62万株。
提高标准 系统治理
全市水利系统坚持农村生态河道的系统治理,从功能达标、水流通畅、水清岸洁、生态良好、管护到位五方面提高建设标准,将水文化、水景观纳入河道建设方案,按照“建一条河道,成一道风景”和“节水、生态、景观”的要求,高标准、高质量完成每条农村生态河道建设。2022年,全市计划建设农村生态河道899千米,新建水系连通建筑物43座,清淤疏浚土方407万立方米,绿化美化岸坡654千米,栽植乔灌木30.2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83万平方米,木桩、砼框格、砼箱式等生态护岸59千米。
常态长效 水美乡村
近年来,我市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洪泽区探索建立、全省推广的农村公共设施“五位一体”管护模式,有效解决了管护成本高、责任不清、运行效率低等问题,2018年成功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地方改革创新40案例”。金湖县总结经验,分片区对外公开招标,由中标单位落实管护人员及经费,片区政府、河长办、村居联合对保洁情况开展督查考核,根据考核结果支付保洁费用,实现建管同步。全市各县区固化提升“任务落实责任化、管护主体专业化、整治管护一体化、督查考核常态化”的长效管护工作机制,确保工程建成后“有人管、有钱管、有制度管”,水美乡村效益持续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