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淮安推行“一码解纷” 提升诉源治理水平

(上接A1版)强化对小微民事纠纷的前端解决,实现“一码解纷”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创新调解前置程序,对小额诉讼纠纷、家事纠纷、邻里关系纠纷、劳动争议纠纷、诉讼标的额20万元以下小额债务纠纷等8大类诉讼案件,一律引导当事人通过“一码解纷”诉前调解。引入“健康绿码”概念,设置“五色调解码”,可在线提交立案申请。推动在线司法确认,建立司法确认联络员和调解协议反馈机制,定期梳理司法确认案件的类型、数量、效果等,提高诉前调解成效。

数据赋能,实现调解资源数据“一码联动”。强化部门协同,推进“一码解纷”与“智慧法院”“智慧淮安”等深度对接融合。推动数据共通共联,由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市法院、市司法局等单位制定下发“一码解纷”工作实施意见及3项具体制度,打通与江苏“微解纷”“i淮安”等信息平台连通通道。畅通数据分层流转,各单位通过“一码解纷”平台接收到的矛盾纠纷,按时处置化解,24小时内响应率达到100%。实时进行分析预警,推动构建“一码解纷”云信息库,强化数据分析对矛盾风险态势发展的评估和预测预警。

融合共通,实现诉与非诉机制“一码对接”。与司法、公安、工商联、工会等部门和群团组织建立10余个诉调对接平台,形成信息互通、优势互补的工作格局。有效对接诉调联动单位,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置诉调对接中心,配置“一码解纷”平台系统,推动诉调对接和调解指导工作。有效对接基层网格中心,以市域社会治理“三中心一站点”为支撑,与基层自治组织、调解组织、仲裁机构对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法院积极配合的争议调解工作“一盘棋”格局。有效对接人民调解机制,建立“一码解纷”调解员名册制度,吸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等担任调解员,名册信息由诉讼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等向社会群众提供,方便当事人查询。

2022-08-06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91151.html 1 3 淮安推行“一码解纷” 提升诉源治理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