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要闻

文字

——看淮河入海水道壮美画卷

800多年前的1194年,黄河决口河南阳武,由徐州东南经淮安以北,与淮河合流入海。黄河夺淮,使富庶繁华的淮河两岸从此陷入洪、涝、旱、渍、碱交相为害的苦难境地。

此后800多年间,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仁人志士为治理淮河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但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治理才翻开历史性的全新一页。

1950年夏,特大暴雨袭击淮河中上游地区,雨水汇聚成滚滚洪流,摧毁房屋,淹没农田,数百里的河堤全部失去作用。

河南告急、苏北告急、皖北告急……“一定要把淮河修好!”面对淮河重大灾情,毛主席64天里4次批示,水利部召开的治淮会议连开19天,周总理亲自参与并提出指导意见,最终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案。从次,新中国踏上了波澜壮阔的治淮之路。

在淮河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等入江入海通道基础上,2006年10月21日,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全面建成,不仅实现了洪水、涝水、污水各行其道,为沿线地区筑起了铜墙铁壁,还创造了“亚洲最大的河道立交工程”“江苏省规模最大的单项水利工程”等多个水利建设之“最”。

伟大的新时代,伟大的新壮举——

16年后的今天,治淮史上浓墨重彩的一页正在起笔: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工程建设号角吹响,将按照设计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扩挖河道和建设堤防,使洪泽湖防洪标准由目前的百年一遇提高到三百年一遇,同时结合航道建设,使淮安枢纽-滨海枢纽段航道满足二级要求。

新的壮美画卷即将铺展。在这个再次谱写新中国治淮史崭新篇章的全新时刻,淮安报业传媒集团“融媒体轻骑兵”驱车奔赴现场,用镜头定格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为世人留下的雄浑与壮阔、风情与大美,以新闻人独特的方式,为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开工擂鼓助威,共同拥抱淮水安澜、物阜民丰的美好明天。

■融媒体记者 周 洋 何 弦/文

融媒体记者 王 昊 赵启瑞

通 讯 员 贺敬华 万 震/图

2022-07-31 ——看淮河入海水道壮美画卷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90642.html 1 3 文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