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刘岳文
本报讯 近年来,涟水县涟城街道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上出硬招、下功夫,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聚焦文明目标,引领发展航向。涟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牢牢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先后出台《涟城街道农村精神文明示范村、示范户创建三年行动计划》《涟城街道关于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工作方案》等文件,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明确了方向路径。同时,紧紧牵住乡村振兴战略的“牛鼻子”,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进一步健全“党工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体制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完善政策措施,增加资金投入,加强督导考核,在大力实施文明实践提升工程、主流价值引领工程、移风易俗推广工程等方面,充分发挥示范村、示范户的带动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有效促进全街道农村文明程度和农民文明素质全面提升。
促进实践提升,深化中心(所、站)建设。涟城街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建立健全新时代文明实践架构,结合农民群众的生产劳动和实际需要,运用本地公共资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季庵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图书阅览室内,书架上整齐摆放着各类图书杂志,有的村民翻阅着种养技术书籍,有的村民手捧着杂志聚精会神地阅读。近年来,季庵村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积极探索乡村治理新路径,自2019年文明实践站挂牌成立后,该村第一时间成立5个志愿者服务组织,开展常态化志愿服务。
实施引领工程,传播主流价值。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新风正气,积极探索培育文明乡风方式,涟城街道各村将遵规守纪、移风易俗、文明实践等纳入道德积分管理,积分可以在“爱心超市”兑换道德激励奖励,调动了村民讲诚信、重品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目前,各村文明实践站坚持管好、办活的原则,把积分兑换作为助推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的有力推手。在红刘村文明实践站“爱心超市”,一排排货架上整齐摆放着洗衣液、粮油、书包、牙刷、毛巾等各类生活用品,每种物品都明码标分,墙上张贴着兑换标准和物品兑换价格表,让大家一目了然。在村领导耐心细致地讲解兑换规则后,村民们有序排队,逐个兑换心仪的物品。该街道将“爱心超市”兑换活动与“美丽庭院、洁净人家”创建工作有机结合,优先完成创建工作的农户获得相应积分和奖励,营造了积极踊跃的活动氛围。
涟城街道党员干部贴近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善用“沾着泥土”“带着露珠”的语言,讲述群众身边故事,让广大干部群众在参与和体验中,理解和掌握科学理论知识,享受乡风民风美、人居环境美、文化生活美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