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陈 帅
通 讯 员 徐 晋
本报讯 7月12日下午,全市体育重点工作推进会议召开。会议总结了上半年全市体育工作,安排部署我市“十四五”体育规划及下半年体育工作,对我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指标提升和校外体育培训监管问题进行重点部署。
会议指出,上半年全市体育系统以“对标找差、补短强特、创新实干”为要求,以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抓手,积极推动实事项目建设、重点赛事筹办、助企纾困解难等工作,形成了更加开放的体育新格局。体育品牌辨识程度更高,淮安体育运动学校被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命名为“全国排球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全民健身服务水平稳步提升,开展“百场健身讲堂、百场健身培训、千场健身活动”进基层活动,促进了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赛事淮安”品牌建设全力推进,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通过线上“云端”赛和线下小型赛、分散赛相结合的方式,打造“全民健身、全民参与,人人是选手、时时可参赛、人人有奖证”的运动参与环境;体育产业消费环境持续优化,市体育局推出“十条”举措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有序促进本市体育企业复工复产,我市共有30家企业申报省级体育产业引导资金项目。
会议部署,下一阶段,全市体育工作要坚持对标对表,补短强特,全力以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推动淮安体育高质量发展,为在“重要窗口”中展示更多“淮安形象”贡献体育力量。在确保疫情防控的基础上,重点抓好训练参赛与品牌赛事筹备两大准备,加快推进新周期后备人才梯队建设,做好第二十一届省运会周期运动员的招生、选材、组队工作;积极推动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指标提升工作,确保完成高质量发展考核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校外体育培训审核监管工作,发挥体教融合的优势,形成综合治理合力,确保取得实效;加快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建设,更换室外居民健身设施,主要包含对全市704套存在过期或损坏的室外居民健身设施(一代健身路径)进行更新、新建10个体育公园、建设125公里健身步道;做好“体育+”文章,加大体育与互联网、教育、旅游、医疗等融合力度,在实践中做好体育的加法,发挥体育的牵引和纽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