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忆雯
初见曹琼晓,觉得她是一个柔弱文静、恬静安详的女子,很难和巨幅泼墨联系在一起。深聊之后,才发现瘦小身体难掩她的巨大能量和对生活的热爱。
清代画家邹一桂在他的《小山画谱》中提到的“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花一萼,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的观点,深受后世绘画者推崇。曹琼晓作品中呈现的磅礴宏伟气势和富有田园气息的诗情画境,令观者感受到她的才情、悟性和对艺术的执着与情怀。
琼晓学画很早,从小学四年级接触绘画以来,一直保持浓厚的兴趣,读硕士期间,师从南京师范大学毕宝祥教授。受毕老师“将短暂美好永久保存,追求自然与本真的平衡”审美理想的影响,她追求“借笔墨以写天地万物,而陶泳乎我也”的当代意境,尤其推崇黄宾虹先生的绘画风格。
2019年,通过艺术基金项目,琼晓有幸成为栾剑老师的学生,不仅绘画技法得到栾老师的指点,创作思想、创作方法更是受到栾老师的影响。她更多地关注地方文化与历史,主题聚焦当代,作品更具现实性;在创作方法上,由以往肆意自由的泼墨布局,发展为现在谨小慎微的反复起稿,有时为一张小稿揣摩长达一月之久。她在绘画过程中,更多观照内心,注重表现个人情感,既汲取了霍克尼、梵高等西方大师的营养,又受到中国历代绘画名家的影响,作品中不仅注重构图的形式美法则,也强调笔触、皴法的技法运用,即便大胆纵笔,也恪守法度且不失含蓄,从而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
迄今为止,琼晓的作品一直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由最初刻意模仿黄宾虹先生的布局设色,到引入西方解构主义构图,再转向回归传统的创作境界,这种风格的变化与发展,是在栾剑老师大方向的指导下,自己深入思考、反复实验、不断摸索的结果,也是淮安市文化“名师带徒”行动结出的硕果。
可以说,师从栾剑老师后,琼晓的水墨经验完成了重彩转变,融西方解构主义于东方传统精神,既注重透视关系的表现,又注意东方审美精神的表达。在骨架构图中,结合西方色彩解构、提取运用,用俯瞰视角构图,从前景到背景平稳展开,恰当的透视处理以及远处山坡的交叉,使画面具有深远的空间感。画面注重动静处理,郁郁葱葱的树木占于前景,场景朴实生动、生机盎然。在线与形的处理上,通过色彩表达自然的宏伟广阔,同时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亦是体现“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精神。
以琼晓的绘画作品《师陶园》为例,其构图采用古希腊画家普拉克西特列斯发明的S形曲线造型,色彩运用自由,水面与荷叶交融错落,颤动的笔触和跳跃的色彩尽收眼底,画面色彩丰富,对于光线的捕捉与表达,既有个人化的色彩视觉呈现,又有东方美景的趣味。攒聚画法绘制的树和树叶,创造出阳光闪耀、影影绰绰的感觉,画面天真、稚拙,充满想象力,有孩童般的趣味。
不囿于传统范式的束缚,琼晓的绘画创作在传承传统水墨精神的基础上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的平面构成因素,将笔墨与色彩融合统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现代审美意境。其中有的作品注重淡青绿与水墨交融的皴擦与渲染,以平视视角对树木、亭台、远山进行艺术提炼和组合,建构出幽远宁静的场景,充分展现祖国山河润泽、灵秀之美;有些以现代技法表现山水的作品又格外注意色相饱和度与色彩结构,以粗细不同的线条构成表现山、树的形态与材质对比。琼晓将栾剑老师传授的重彩画创作技法与经验,吸纳并转换成个人的创作语言,画作既有传统水墨的飘逸,又有现代图式鲜明的厚重,构成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艺术形式,展现强烈的个人风格。
琼晓的绘画作品师古而不泥古、察今而不媚今,以色助墨、以墨显色,追求个体生命体验与体察,在水墨意趣中亦能看出其对于时代发展的感悟。我们都身处时代洪流中,每个人不仅是“激流者”,更是“踏浪者”,正如草间弥生坚信“艺术的创作理念,是从孤独的沉思中诞生的”,初心易得,始终难守,相信琼晓在以后的创作中,会一直保持本真初心,对艺术永远满怀热爱与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