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民生

做好“文化惠民”文章 打响“文化民生”品牌

(上接A1版)送戏下乡、文化下乡、法治惠民……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让城乡百姓共享“文化大餐”。

今年以来,我市整合市域优质演艺资源,加强统筹与扶持,推进优质文化资源向乡村基层倾斜,多举措推动“送戏下乡”提质增效。计划全年开展“送戏下乡”440余场次,帮扶带动近20家本地专业和业余文艺院团发展。此外,我市启动2022年“移动美术馆”文化惠民品牌活动,计划全年将举办县区巡展30余场,让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送文化下乡,让群众享受家门口的“文化盛宴”。我市依托农家书屋,实施“文化下乡”读书工程,邀请农业、卫生、水利部门专家走进农家书屋开展指导服务;创新开展阅读结对帮扶进基层活动,153家市级单位赴城乡结对村居开展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打通服务基层的“最后一公里”。

送文化也送法律。今年年初,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送法下乡”活动。组织百余名法律专家赴全市50余个村(居)开展法治宣讲;发放法治宣传品300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收集各类法治诉求50余条,接受法律咨询150余人次,“现场办”加“跟踪办”,让群众感受法治温度。

抓文化振兴

推进文化在基层生根发芽

“送文化”解燃眉之急,“种文化”才是根本之策。我市开展阅读、书画、声乐、广场舞免费培训,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全力把知识、才艺、技术留在乡村,引导基层群众从文化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生产者。

早在2020年,我市就出台了《“结对子 种文化”百千万工程实施方案》,组织市、县(区)百个文化团队结对千个基层综合文化服务站点,开展万场公益性文化活动,实现文化精准惠民。

“戏曲进校园”,让文化在孩子心中扎根。12年来,我市坚持推进“戏曲进校园”工作,让优秀地方戏曲在全市学校传播普及,让戏曲种子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此外,我市通过定期到校送课等方式,培养文化新生力量。

“引进+培育”,打出聚才“组合拳”。我市将引进的重点文化产业领域急需、具有较大示范带动作用的文化产业领军型人才(团队)或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纳入“淮上英才计划”支持范围。同时,加强本土文化人才培养,促进政校企合作,针对我市紧缺、急需的各类专业人才,开展委托定制培养,对产生良好社会经济效益的,给予一次性最高50万元奖励。

2022-06-27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86558.html 1 3 做好“文化惠民”文章 打响“文化民生”品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