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涟水新闻

发动党建“红色引擎” 扩容治理“内存流量”

涟城街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通讯员 刘岳文

本报讯 今年以来,涟水县涟城街道不断强化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以共建共治共享为重点,创新基层治理模式,全面优化网格化管理,全区域统筹、全领域融合、全方位联动,切实解决群众各项诉求,实现“治理全覆盖、管理全天候、服务零距离”。

被群众称为“党群连心站”的涟州路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坚持“小阵地、大功能”理念,秉持“民有所需,我有所行”宗旨,着力提升“双提双聚”水平。在这里,全方位服务是特色,全天候服务是常态。虽然服务中心不大,但建立了人民调解室和议事厅等多个功能室,将服务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以“一百米”微距做强“一站式”公共服务,做到群众愿意进、党员愿意来、服务更亲民,成为群众议事、办事、解决事的主阵地。

涟城街道有46个像涟州路社区这样的“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主要突出“党建阵地、服务平台、活动中心、基层治理、信息枢纽”五大功能,推行首问负责、一窗受理、全程代办、服务承诺制度,形成服务多元化、无缝化的工作机制。全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全面完善“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推动阵地聚人气、聚人心”的“四常两聚”机制。徐集社区把基层社会治理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以红色教育为主线,传承红色基因,成为提升治理和服务水平的主阵地。

在此基础上,涟城街道社会治理指挥中心建立综合信息平台,发挥统筹治理功能,清除基层治理盲点,全面推行街长、巷长、路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六长制”,形成全链条管理机制,建立多网联动体系,创新实施社区网格员每天上线3小时、辖区内行走3公里、每天收集上报3个事件“333”工作法,做细“菜单式”便民服务,以居民“点单”、社区干部“下厨”、网格员“送餐”的服务模式,做精适合居民口味的服务“大餐”,打造便民利民“10分钟服务圈”。

近年来,涟城街道东门社区结合实际,依托便民服务中心,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模式,tui实施的“三理工作法”被淮安市评为基层社会治理优秀创新案例。涟城街道连年被授予全市社会治理先进单位。前不久,《淮安日报》《淮海晚报》及“淮安发布”微信公众号以“涟城善治”为题,全方位介绍涟城街道坚持以党建引领现代化社会治理的经验和成效,引起强烈反响。

2022-06-22 发动党建“红色引擎” 扩容治理“内存流量”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86157.html 1 3 涟城街道创新基层治理模式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