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改善了国内传统滤光片生产工艺落后、透光率低的问题。其中,在防蓝光光学树脂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一代防蓝光产品于2014年6月面市,一炮打响,实现了我国防蓝光光学树脂单体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通过产品差异化竞争,逐步打开了国内视光学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新格局。
从有到专
从无到有,从有到专。“国外采用‘镀膜’技术来防蓝光,这样做的结果是无法区分有益蓝光和有害蓝光。而我们是将纳米粒子和光吸收剂添加到树脂基体里,实现对不同波段蓝光的吸收,不仅防蓝光,还能根据光线强弱自动调控透光率,既防蓝光又变色,集成度高,可在明暗不同环境实现全天候防护。”王明华说,产品明显的性能优势,满足了消费者清晰、舒适、健康的功能性视觉需求,抢占了未来技术制高点。
2015年10月,二代纳米防蓝光产品研发成功,在蓝光危害降低率达70%以上的同时,拥有100%的紫外线防护效果及93%以上的高可见光透过率,综合防护性能远远领先于国内外在售产品,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新材料行业第三名、第四届江苏省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先进技术转化应用大赛优胜奖,从价值链高端环节实现了技术赶超。从此,视科新材知名度大涨,吸引了国外同行业龙头企业的注意,法国依视路、日本三井等国外大牌制造商多次找到王明华,给出高价收购和高薪留用的优厚待遇,都被王明华婉拒了。
从专到优
要想把企业做优做精,离不开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为加强公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王明华到处搜集纳米领域的高层次人才信息。为了能留住人才,公司成立之初,王明华就投资1000万元新建华天通产业园人才公寓,有效解决人才住房问题。他常说:“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可以走得更远。”
为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加盟,王明华不惜花重金打造科研平台,先后建立了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高折射光学树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纳米复合树脂工程中心等科研载体。近几年,企业成功引进孙再成、边凤兰、乔振安等新材料领域专家,并与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扬州大学等6所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进程。目前,公司拥有授权和受理发明专利51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9件(含欧洲专利1件),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集聚。研发团队成员77人,其中,博士和硕士学历人才13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江苏省“双创计划”创新人才2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1人。人才存量三年增长率23%,人才增量三年增长率28%。
“在管理方面,企业建立了适应人才发展的非对称柔性管理机制,强调管理的‘软化’,以‘真诚之心’‘舍得之心’‘包容之心’引才聚才,使他们自觉、自愿地将自己的知识、思想奉献给企业,实现‘资源共享’,使人才成为战略目标的贡献者,也为企业战略优势保持提供智力保障。”公司总经理助理郑永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