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A1版)2021年起每年发放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约1.2亿元,补贴面积约1030万亩。多年来,我市平均每年发放秸秆还田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各1.2亿元左右。同时,优化农业保险服务,三大主粮保险覆盖面达90.6%。保障农民种粮收益,不断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
重抓技术应用,提高粮食产量。大力做好科技推广工作,实现“藏粮于技”。狠抓农技人员、高素质农民、新型主体、创新创业人才等培训工作,示范推广绿色生产技术。每年建成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45个以上,绿色防控示范区30个左右。每两年筛选发布一次农业主推品种和技术模式,全市主推技术到位率98%以上,有力促进粮食产量提高、质量提升和效益增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农机农艺融合,提高农机化服务水平。全市小麦、水稻、玉米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7%,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率达90.7%,洪泽区、金湖县创成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其他县区创成省级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县区。
规范土地流转,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累计涉及全市116个镇街、1344个村居、82.7万农户、实测确权面积570.1万亩。加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全市土地流转面积354万亩,流转率62%。认真组织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积极推广以农业生产托管为主的社会化服务模式,加大试点推进力度,培育多元化服务组织,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效衔接,带动农民增收。全市累计培育农业社会化组织671个,共完成农业生产托管服务面积166.4万亩次,服务小农户167407户次。
完善监管体系,保障粮食质量安全。组建淮安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健全执法监管队伍,落实执法监管经费。加强农资市场检查和质量抽查力度,防止假冒伪劣农资和禁用农药等投入品的使用。推进绿色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两品一标”争创工作,绿色优质农产品比重达70.41%。加快实施规模主体入网监管行动,全面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入网主体11529个,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