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接A1版)

(上接A1版)

翻阅典籍发现,渔沟也有过数次兴衰。明朝嘉靖初年,作为古泗水支流的大清河淤塞,渔沟顿失水运之利,曾一度衰颓。清乾隆年间,开通包家河、民便河等可以通航的河道,同时又对经过渔沟的康熙御道进行大规模拓宽整修,使其成为名副其实的通京大道,促进了渔沟的再次繁荣。晚清和民国初年,漕运转海运,邮驿制度废止,陇海、津浦铁路通车,加之水患不断、连年灾荒,渔沟再度衰落。

构筑产城融合先行镇

“343国道、205国道、429省道在周边交会,淮沭新河贯穿南北,四通八达的交通体系和良好的区位优势,为渔沟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渔沟镇党委书记李红卫告诉记者,渔沟的发展伴随着交通的兴衰而起伏。如今作为淮安的西大门,渔沟正在彰显区位优势,依托资源禀赋,以打造淮阴区城市副中心为目标,以产城融合为抓手,探索可持续发展的产城建设实践经验。

产城融合的主抓手是什么?最令渔沟人自豪的是工业。2021年,渔沟镇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6.43亿元,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6家,纳税超百万元企业5家。这背后是渔沟镇坚持项目、产业、企业三点发力的结果。

“我们对于物流的需求很大,当初落户渔沟也是看中其优质的交通资源。”江苏淮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韩陈告诉记者,企业投产后预计每天将使用载重33吨的卡车80辆次左右,选择水陆交通便捷的渔沟能够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帮助淮晨环保发展,渔沟镇投资500万元为企业架桥铺路,竣工后的路桥将让进出车辆“直刺”主干道。“交通优势是硬实力,营商环境就是软实力。”韩陈告诉记者,镇里亲商爱商、以商引商,千方百计优化营商环境的系列举措让人感动。如今他也成为渔沟的一名“招商员”,主动为渔沟作宣传,带着同行一起来渔沟考察。

沿着淮沭新河,记者先后走访了淮安固基管桩有限公司、渔沟仁港港务、淮晨环保,无论是企业还是港区都是繁忙的生产建设场面。淮沭新河沿线正是渔沟“一区两翼”产业规划布局的重要部分。“一区”即以镇区为主体,“两翼”即淮安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渔沟)和渔沟建材产业园。其中,淮安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渔沟)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目前已经形成“四纵三横”主干道路框架;渔沟建材产业园以仁港港务为依托,贯穿淮沭新河周边,集纳了固基管桩、淮晨环保等建材项目,如今初具规模。

打造幸福宜居中心镇

产城融合最终的落脚点是以人为本,不妨把观察的样本落细到村。进入杨庙村,路一边是现代农业产业园,在这里可以采摘草莓、火龙果等水果;另一边是错落有致的农民居住点,农家别墅整齐美观、富有韵味。继续前行就能来到农民创业点,8家工业企业在这里落户生产。村党总支书记单业高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以三产融合为抓手,深入推进“两点两园”建设。农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村容村貌、民风民俗进一步改善。

实际上,伴随着产城融合的推进,本地村民安居乐业、外来人口就业创业,加速了镇域容量的增加、生产力的集聚、劳动力的汇聚。在位于淮安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渔沟)的淮安九龙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左素春告诉记者,园区基础设施齐全,上下游产业链逐步配套。作为全国最大的沙漠靴生产基地,目前能够带动600人就业,除本地村民外,还有福建、扬州等地的外来人员。

“东果蔬、西稻麦、南水产、北花生”的农业产业布局也正在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陶营村前进合作社成员相金龙流转土地100亩,轮作羊肚菌、甜瓜、青椒,能够带动30多人就业。

渔沟镇还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力打好生态宜居“组合拳”。目前已经建成临川幼儿园、渔沟中学、渔沟高级中学,正在着力打造覆盖幼儿园到高中的全阶段“区域性教育中心”;创成二级综合性医院渔沟医院,建成禾康医养中心,健全村级医疗保健网络,着力构建“区域性医疗性中心”;规划建设商业综合体项目,打造以文化活动中心、渔沟历史文化展示馆为重心的“区域性文化产业中心”。实施笠府花园、临川人家等农房改善项目,2610户农民搬进新农房;开工建设富强路、田友街等镇区道路新改建工程,打通镇区主干道路网“最后一百米”,形成“六纵六横”主干道路网,实现新老镇区的融合贯通。

李红卫表示,未来,将以集镇建设为抓手,以增强人民福祉为中心,加快把渔沟建设成为产城融合示范片区、淮阴区城市副中心。

2022-05-18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87947.html 1 3 (上接A1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