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专版

——淮阴卷烟厂劳模风采录

■融媒体记者 季明稳 李 蓉

通 讯 员 任友国

一名劳模就是一面旗帜。

在淮阴卷烟厂这个流淌着红色基因的企业,从三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第一位全国劳动模范宗明开始,77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爱岗敬业、锐意创新、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他们传承着淮烟人的优良品质与光荣传统,与祖国同成长、与时代齐奋进、与企业共发展,奏响了“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书写了“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新篇章。

奋斗是劳动者最美的姿态

全国劳动模范 薛兆明

“劳模,有故障,快来。”“劳模师傅,机台有问题,请您来看看。”在淮阴卷烟厂,“劳模”是大家对薛兆明的昵称。他从2000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后,这个昵称已被大家叫了22年。大家之所以不喊名字喊劳模,是因为薛兆明这位“劳模”实至名归。

1986年,20岁的薛兆明高中毕业后进入淮阴卷烟厂原二车间,成为一名一线操作工。

“不怕脏、不怕累”是薛兆明对自己年轻时的评价。当时生产条件简陋,车间里烟丝粉尘弥漫,薛兆明凭借不怕脏、不怕累的工作态度在车间脱颖而出。在当时盛行的劳动竞赛中,年轻的薛兆明曾连续两个多月荣获第一名的好成绩。“那时,车间主任会带队敲锣打鼓把红旗送到机台,别提多光荣了。”薛兆明回忆说。

凭借出色的表现,1996年,薛兆明被选拔为修理工,从此与机械设备“较真”了26年。

“设备维修不像生产线,不仅要勤奋,还要钻研。”到了新岗位,面对复杂的设备,高中毕业的薛兆明开始新的“求学”之路。他的口袋里总是装着纸和笔,每当老师傅修理机器时,他都认真观察修理过程,记下每一个细节,回家后再仔细分析、归纳汇总。为提升业务技能,他报名参加淮阴卷烟厂与原淮阴工专联办的机电一体化大专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4年努力,不仅拿到了大专文凭,还系统掌握了丰富的机械知识,由一名普通工人成长为一名工人技师。

在“九五”技改期间,淮阴卷烟厂生产设备大提升。那几年,薛兆明每天与设备为伴,一上班就巡查机台,了解设备运转情况,下班后刻苦学习新技术、钻研新方法。特别是1997年至1999年间,薛兆明所负责的卷包车间甲班PROTOS卷接机组完成卷烟产量223049.22箱,卷烟质量平均得分98分,高于95分的计划指标。同时,善于摸索钻研的他还总结了许多降本增效的小工艺,有效降低了生产卷烟盘纸和咀棒材料消耗,为企业节约成本3705.39万元。

命运不会辜负每一分努力和坚持。2000年,薛兆明先后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收获了劳动者的最高荣誉。“其实能成为全国劳模自己也很意外,我没有突出的贡献和特别的技术,唯有踏实肯干,干一行精一行。”在薛兆明看来,“劳模”就是靠自己干出来的。

进入新世纪,淮阴卷烟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十五”技改、“十一五”技改,一大批一流设备进入淮阴卷烟厂,薛兆明也变得越来越忙。“从每分钟生产1000支烟的‘昆明机’到如今每分钟最高可产16000支烟的高速机,生产设备快速提档,我们更要不断学习,适应新要求。”薛兆明说。劳模不老,如今已56岁的他依然奋战在一线,用行动诠释一名劳模的责任与担当,用奋斗诠释劳动者最美的姿态。

为自己打开一扇窗

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树奎

“奎师傅,我们家设备出了故障,麻烦您来修一下。”“奎师傅,成品高架堵了,有时间帮忙搬一下成品箱。”“奎师傅,不忙的话,一起看一下机台安全文明生产和质量自检记录。”……李树奎是生产制造处卷包车间甲板卷接维修工,大家都喊他“奎师傅”。

1993年,李树奎高考落榜。有句名言说得好“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正当李树奎不知何去何从时,正好赶上淮阴卷烟厂招工,厂里要招收一批高考落榜但成绩靠前、能吃苦耐劳的农村子弟,他就这样进了厂。

从此,李树奎立志在这个行业用心耕耘,“好好干,才能对得起这份工作!”从操作工做到维修工,从最开始的国产人工机到世界最先进的进口智能机,李树奎一干就近30年。辛苦的日子不是没有,上世纪90年代,生产任务重,白天黑夜大家轮流上早晚班,就连春节都没有休息时间。有一年除夕夜,恰逢雪天,正是万家团圆时,李树奎却顶风冒雪,在鞭炮声中赶去上班。第二天一大早,车间外白茫茫一片,鞭炮声仍然此起彼伏,他这才踩着雪下班回家。

李树奎踏实肯干,不怕苦、不怕累,工作中遇到任何不懂的设备结构原理,不搞清楚、不弄明白、不钻研透,他决不罢休。随着企业设备的不断更新、生产技术的不断提升,李树奎认识到只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扎实的技术功底才能掌控现代化、智能化的卷烟设备。工作期间,他不忘继续深造,并顺利拿到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本科学历。

2012年,江苏中烟PT70卷烟机操作竞赛在淮阴卷烟厂举行。李树奎为了参赛脱产训练两个月,每一个动作都要求快速规范,每一个步伐都要求科学合理,训练、训练、再训练!每一个零部件调整误差不超过0.1毫米、烟舌侧边间距不超过0.3毫米,机械手抓取交接一次成功……“机械般的操作、魔鬼式的训练。”李树奎如此形容那段时间,几乎把自己练成了“人机一体”。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勇摘桂冠,并荣获江苏省总工会颁发的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李树奎不仅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光与热,还积极发扬“传帮带”精神。近年来,他把自己学习和实践中的经验无私传授给新员工,并注重培养“多能工”,要求一个操作工至少会操作两种及以上机型。由他培养出来的徒弟,“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人人可以独当一面。

回首过去,李树奎一直庆幸自己当年能获得这个工作机会。近30年来,他兢兢业业,初心不改,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最炫的光和彩,并印证那句名言:上帝为你关了一扇门,必然会为你打开一扇窗。

甘当绿叶衬红花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李青

1988年,20出头的李青从上海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淮阴卷烟厂工作,在车间实习一年后来到新产品开发科。该科室的工作跟李青在校学习的烟草工艺专业十分对口,研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提高产品质量、开展技术创新……大大激发了他的工作热情。

1991年,淮阴卷烟厂着手研制新品——“一品梅”,李青有幸参与该系列产品的研发。全厂上下团结一心,领导高度重视,职工尽心尽责,厂里专门成立“选叶车间”,当时烟叶的等级分类只有15级,远没有现在的标准严格、细化,全靠人工手挑。淮阴卷烟厂还与当年烟草行业龙头——云南玉溪卷烟厂建立合作关系,李青被选派到玉溪卷烟厂学习。“技术、管理,什么都学。”李青表示,玉溪卷烟厂远在云南,他每周都得去两趟。当年交通不便,云南那边一个电话过来,李青说走就走。有一回路上堵车,他怕赶不上飞机,下了出租车跳上一辆摩的,从乡间小道抄近路才没误事。这段经历,李青至今仍记忆犹新,他将学习到的宝贵经验应用在具体工作中,使技术水平有了提高、质量管理上了轨道、厂容厂貌焕然一新,“一品梅”也风靡全国,并成功创成“国优”品牌。

品牌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李青深知,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和员工都要脚踏实地。创品牌、上水平、规模化、特色化……李青从未停止学习、思考、创新、开拓。

作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李青牵头建立产品质量风险防控体系,对生产全过程潜在质量隐患进行排查梳理,对可能产生质量隐患的因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减少或杜绝质量问题。作为技术人员,他是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组会员、江苏中烟卷烟感官质量评委、ISO9000质量体系内部审核员、全国质量管理诊断师、中国质量协会QC小组活动诊断师。

创新是企业不断发展的源泉。2016年,淮阴卷烟厂开始生产细支香烟,细支香烟对烟丝的要求更高,“烟丝要没有梗,还要更短。”李青介绍,当时常规切丝技术一直达不到切割要求,他天天琢磨,有一天理发时突然产生灵感——给切割机器安装一套切丝装置,“简单地说,就像剪头发那样,先用梳子撩起长的烟叶,再用铡刀切,铡刀还分定刀和动刀……”这套设备完美切出15毫米以内的烟丝。技术难题解决了,细支香烟产量随之大增。后来,这种“柔性断丝”技术也成为专有技术,在细支香烟生产中广泛应用。

2013年,李青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现在快退休了,但还在忙。”李青笑称,“以前我是红花,现在甘当绿叶。”技术传承不会停止,理想信念已深深根植 于年轻人的心中,“我们老一辈的劳模虽然要退了,但新一辈的劳模正迅速成长,有他们在,企业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用心用情练就真本领

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张健

从2015年到2022年,张健和制丝烟机已一起走过近7年时间。对张健而言,制丝烟机不是冰冷的机器,而是他的伙伴,他们互相成就、一起“成长”,并成就更好的自己。

刚参加工作时,张健接触的第一种机型就是SQ37切丝机。那会儿,他笨手笨脚,有时刀门间隙调大了,生产时会产生跑片;刀片进给不到位,盘动刀辊时会磕碰到刀门条……几番折腾下来,张健已头晕脑涨。为改变这一尴尬状况,他花了近7年时间,用心琢磨切丝机的“脾性”,现在凭目测就能精准判断刀片进给位置。

秉持“永远不服输,永远不向困难低头,永远争第一”的信念,张健不满足于现有的技术水平,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开阔视野、增强本领、提升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2019年,他得知我市举办职工技能竞赛的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首战告捷——张健以预赛第一的成绩进入决赛。决赛是强手之间的较量,他丝毫不敢懈怠,备赛的那些日子,班前、班后一有时间就练习,换刀、换砂轮、换刀门条,这些看似简单的操作,其实涉及锁紧、制动、限位、进给、安全等一系列装置,而且要考虑零部件的保养润滑和相互间的配合……在保证设备高速运转的同时,还要切出宽度合格的烟丝。命运从不辜负努力向上的人,张健在比赛中拔得头筹,并荣获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是张健的追求;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充分运用到工作中促进生产,更让他觉得活得有价值。2017年,车间新上一条生产线——白肋烟线。从设备进厂到安装调试,再到生产运行,张健一路相伴,那阵子,一忙就是24小时。他不仅亲眼见证了一堆零件变成一条生产线的过程,还参与了设备改造项目。为进一步展示维修工作成果和创新成果,张健特意学习了新的技能——机械图设计软件。学平面设计的他,从头开始学习设计立体模型,从二维到三维的变化,让他感受到了奇妙的“立体世界”。从此,他更加热衷于设备改造的研究和探索,使机器运行更流畅、更高效。张健积极参与各种创新活动,加料流量计在线自动清洗装置的研制、提高梗丝加料均匀性的相关研究、白肋烟自动吸料装置的研制等,看着设备变得越来越好,张健内心充满成就感。

“干一行,爱一行,用心用情练就真本领,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做专、做精。”张健说,自己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未来将踏着前辈的足迹,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在平凡的岗位上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有一分热 发一分光

江苏省劳动模范 陈金来

“这套新设备谁能开?让小陈来试试。”“这台机器怎么又出故障了?只有老陈能修好。”“所罗门群岛,陈金来不去可不行。”……从“小陈”到“老陈”,40年岁月更迭,变的是称呼,不变的是陈金来实干担当、创新创造、认真负责、坚韧顽强的劳模品质。

军人出身的陈金来,1981年退伍后,进入淮阴卷烟厂成为一名卷烟机操作工。工作仅一年,他因为表现突出,成为全厂最年轻的修理工。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卷烟设备,他刻苦钻研、忘我工作,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卷接设备的修理上。那时,别人修不了的机器,陈金来能修。遇到复杂的问题,他不吃不喝也要琢磨个究竟来。陈金来爱动脑、肯琢磨,有他在,工友们心里踏实。

1994年,厂里上了台新设备,这是当年最先进的进口卷接包一体机,机器上写的全是英文。做了十年“金牌”修理工的陈金来,又回头当起了操作工。为啥?他修机器技术最好、开机器也最稳,这台新设备大家都没操作过,让他打头阵,大家放心。机器操作说明书就一套,相当珍贵,大家只能在厂里看,不能带出厂。陈金来跟厂办的领导磨了半天,领导答应借给他——一个晚上!陈金来把说明书捧回家研究了一宿。第二天,他“忍痛”花了一个月工资,把说明书复印了一份,这下安心了。从此,他晚上学习,记下机器上所有英文和翻译;白天上机再操作研究,不仅自己学,还带着身边人学。

“对待机器设备,就得多琢磨、多钻研。”1999年,厂里遇到一个技术难题——香烟滤嘴水松纸有一圈金属装饰圈总是粘不牢。“粘不牢就会漏气,影响香烟质量,也影响产能。”技术部门始终一筹莫展,大家研究了近半年,想了好多办法就是搞不定。对此,陈金来也魔怔了,天天围着机器转。最后,他试着改进切纸轮、加大吸风量和上胶量,没想到竟然成功了!这一举措震动了全厂,陈金来也因此获得“一品梅特殊贡献奖”。

2017年,淮阴卷烟厂深入践行上级倡导的“走出去”战略,派出一大批技术骨干前往所罗门群岛。作为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陈金来毅然迈向新征程,在极度贫困落后的地方,克服环境、气候、习俗的不适感,帮助当地建设烟厂。设备安装阶段,缺少合适的工具,他和同事就地取材,自己动手制造工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陈金来三次前往所罗门群岛,和同事凭借硬实力一次又一次彰显中国智慧,从设备全线打通到具备生产条件仅用一周时间。

40年来,陈金来一直不忘初心,“金牌职工”“一品梅特殊贡献奖”“市劳动模范”“省劳动模范”……他用行动践行劳模精神,也将老一代职工最朴素的匠人情怀、最宝贵的敬业精神传递给后人。

以初心至匠心

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郭红军

到今年,郭红军已在生产一线奋斗了28个年头。说起初心,质朴的郭红军总结为一句话:“用心做好一件事。”28年来,他把一件事做到极致,将最美好的青春全部奉献给了操作岗位。

1994年,郭红军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淮阴卷烟厂的一名操作工。当时,年仅20岁的他充满干劲,“那时车间实行三班倒,有时上完大夜班紧接着就要上二班,只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郭红军回忆说,工作虽然苦,但一心想把工作做好,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

多年来,不管再忙再累,郭红军始终把产品效率和质量摆在首位。刚工作时,不懂就问就学;工作时间长了,就开始钻研设备。“设备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把设备性能吃透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才能提高。”郭红军说,为此,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培训,借阅查看各种与卷烟设备相关的书籍,有人问他:“都是老师傅了,还要学啊?”他笑着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机器好开、把机器开好,必须得学!”

于是,郭红军就成了卷包车间生产竞赛中的“一面旗帜”。“郭师傅开的机台这个月又是第一!”提到郭红军的开机技术,卷包车间的同事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

2020年,郭红军积累多年的技术和知识终于有了展示的机会。当年,我市举办职工职业技能竞赛(ZB45包装工、烟机设备修理工技能竞赛)。对此,郭红军精心备战,每天下班后,从理论到实操,反复进行练习。决赛时,面对近百人的竞赛选手,郭红军出手快、准、狠,仅用时20分钟就完成零部件组装、保养等一系列流程,比第二名选手领先6分钟。郭红军一举夺魁,并荣获淮安市五一劳动奖章。

功夫不负有心人。“岗位虽然平凡,但只要努力付出,就一定能创造奇迹。”正如郭红军所说的那样,“只要努力,平凡的操作岗也能成就不一样的精彩。”

郭红军的精彩仍在继续。去年,淮阴卷烟厂又新上一批FX2高速卷包设备。作为卷包车间的主力和标杆,郭红军再担重任。调试设备、试生产、正式生产,每个环节都有他忙碌的身影。仅工作时间,他的步数就超过1万步。

平日里,作为青年职工的榜样,郭红军还有一项任务——“传帮带”。“我要把老一辈的好方法、好传统传下去,让更多的年轻人快速成长,成为淮阴卷烟厂发展的栋梁。”郭红军表示,自己已记不清曾带过多少徒弟,但今后还将一如既往地当好模范与榜样,让淮烟人的工匠精神代代相传。

2022-05-07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81989.html 1 3 ——淮阴卷烟厂劳模风采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