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民生·专版

打通“全链条” 保护“再升级”

我市持续发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系高质量发展,关系人民生活幸福,关系国家对外开放大局,关系国家安全。2021年以来,我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知识产权工作规划部署,着力打通知识产权“全链条”,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高位统筹推进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升格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领导小组,强化知识产权工作统筹,高位推动全市知识产权工作。召开年度知识产权战略工作会议并作专题部署,将知识产权主要指标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将相关重点指标列入各县区经济发展目标责任状、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和大中专院校高质量跨越发展考核。知识产权工作由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工作。

修订完善《淮安市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激励政策文件,加大知识产权经费投入力度,有力支撑知识产权强市建设。

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市的意见》《关于淮安市聚力产业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淮安市“十四五”知识产权发展规划》《淮安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工作方案(2022-2024年)》,全面加快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

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印发《淮安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保护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

多方合力培育

今年3月,经省知识产权局批准,江苏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正式进入运行期,也是苏北唯一一个省级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今后,该示范中心将继续优化高价值专利培育体系,开展高质量专利申请和布局。市市场监管局也将进一步加强监督指导,探索高价值专利项目培育模式,带领更多企业开展高价值专利创建工作。

切实推动知识产权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2021年以来,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与相关部门加强联动、形成合力、顺势而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

——和涟水县签订推进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项目化帮扶县域知识产权发展;

——与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联合发文、精准施策,推进高企、规上企业等商标专利增量提质;

——建立知识产权培育孵化库,实施一对一帮扶、点对点对接;建设商标品牌指导站,强化商标品牌建设;开展高价值专利培育,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孵化库;立足淮安绿色食品产业特点,开展绿色食品产业专利导航,着力提高创造质量;

——与科研机构联合成立淮安市凹土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此外,我市还在全省率先设立财政补助资金、商标战略实施基金和专利专项经费,制定完善商标补贴和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鼓励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产出。同时,在质押贷款、土地供给、融资贷款、政府采购等方面对知识产权重点企业予以优先安排,有效激励知识产权创造。

2021年,我市有效发明专利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等指标增幅位居全省第一。目前,全市拥有有效注册商标76942件、有效发明专利4506件、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超3件。

拓展转化运用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市场。我市持续加强知识产权转化运用,不断拓展发挥知识产权价值新途径。

经过多年创建,我市已拥有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区(园区)2个、省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县区(园区)7个,已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全市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7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2家。

推动“知产”向“资产”转变。我市实施知识产权金融赋能行动,为企业提供金融推介、银行信贷、贷款担保等服务。近年来,全市实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近200件,质押融资金额约8亿元。今年3月,市市场监管局出台12项惠企纾困措施,开展“知惠万家”等普惠金融、银企对接等活动,计划2022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突破7亿元。

“盱眙龙虾”“洪泽湖螃蟹”“淮安大米”……淮安地标助力我市170个省、市定经济薄弱村,47万多低收入人口脱贫致富。随着“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我市以政策激励地标品牌培育,以服务提升地标品牌质量,进一步开拓地标品牌市场、扩大地标品牌宣传,勾勒出知识产权与乡村振兴有机融合、共同发展的美好图景。

2021年,“盱眙龙虾”品牌价值达215.51亿元,跻身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和地理标志运用促进重点联系指导名录。今年3月,我市“蒋坝螺蛳”“涟水草鸡蛋”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核,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截至目前,淮安共注册地理标志集体、证明商标129件,地标数量在地级市中位于全省第一、全国前列。

聚力维权保护

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2021年2月,我市出台《淮安市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方案》,明确全市“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保护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此后,全市各地落实属地责任、部门协同配合,奏响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合奏曲”。

市知识产权局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出台相关意见,深化知识产权“两法衔接”,搭建纠纷化解诉调对接平台。市委网信办研发建设互联网管理系统,设置“侵权假冒”“维权”等专题,对全市9200余家网站、140个活跃自媒体账号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

作为淮河生态经济带首提首推城市,发动淮河生态经济带5省23市(县)部门成立淮河生态经济带地理标志品牌保护联盟,深化区域协同保护。在我市交易市场、县区、凹土产业园等设立淮安市技术交易市场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站,形成市县两级“1+N”维权工作体系。

按照“严保护、大保护、快保护、同保护”要求,制定出台《淮安市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实施方案》,从10个方面部署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双打”“铁拳”“两反两保”等专项行动,1件商标案件入选2021年江苏省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典型案例。2022年,从强化行政执法、推进试点示范、提升执法能力三个方面部署开展11项任务,全面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构建服务体系

知识产权服务是知识产权全链条的重要一环,更是全链条的基础和支撑。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着力构建知识产权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知识产权服务效能。

创新服务模式。在全省率先实现商标注册便利化智能终端系统县区全覆盖,2021年2月正式启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淮安受理窗口,当年受理商标业务663件(其中商标注册申请521件),窗口受理量在全国同批窗口中位居第三。南京专利代办处淮安工作站于2021年11月获批设立。

创建服务载体。培育淮阴师范学院、淮安市商标协会2个省知识产权信息公共服务网点,组织开展认定22个市级公共服务网点。支持在淮专利代理、商标代理、无形资产评估、法律咨询等服务机构加速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市各类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达120家,其中专利代理机构10家(含分支)、商标代理机构75家。

创新监管形式。打造首个列入全省计划项目的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融入淮安市市场监督管理一体化平台。升级“智慧食博”线上知识产权监管服务信息化系统,利用阿里巴巴集团“红盾云桥”平台协同推进知识产权网络监管服务。深入开展“蓝天”专项整治行动,扎实开展非正常专利申请行为专项整治,加强专利代理行业服务监管,推动知识产权服务能力和水平提升。

踔厉奋发,笃行不怠。2022年,我市以强化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进一步贯彻落实《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和省、市规划要求,全力推进中国(淮安)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创建,开展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商标专利预警监测和高知名度商标专利专项执法行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通讯员 赵 阳

2022-04-20 我市持续发力推进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80450.html 1 3 打通“全链条” 保护“再升级”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