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 讯 员 刘香莉 武慧明
融媒体记者 王 舒 季明稳
一扇车门蕴含了多少技术,江苏惠民交通设备有限公司最有发言权。在我国,每10辆客车中,7辆客车的车门由这家淮安企业制造。一开一合重复单调的动作背后,是该企业20多年如一日的打破陈规、锐意创新。
单点突破,打下“立足之基”
1995年,和众多国企一样,淮安县汽车修配厂迎来改制。一个生产车门的小车间,外包独立,自负盈亏,惠民公司自此启航。“分出去了,究竟能活多久,我们心里没底。”公司运营总经理林海说,面对巨大的生存压力,公司上下很快达成一致——创新,“小企业,资源少,唯有依靠过硬的拳头产品,才能撬动市场。”
彼时,国内大巴车普遍采用折叠门。这种门分几块,缝隙不可避免,造成车开动后能耗高、噪音大。解决方案不是没有——使用气动外摆门。气动外摆门通过整体外摆实现开合,在如今的客车很常见。但当年,门泵技术掌握在法国公司手里,进口一台要五六千元,很多车企因此望而却步。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惠民公司联系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研发,又通过汉中、盐城道具厂进行实验加工,历时两年多,最终取得成功。“当我们拿着产品去宇通客车时,他们不敢相信一个私人小公司能有这个实力,但检验证明,我们的产品是过硬的。”林海说,公司生产的气动外摆门门泵一经问世销量达到十几万台,国外同类产品售价也随之降至3000元。
此后,公司再接再厉,研发出电动外摆门门泵,适用于小型中巴,进一步巩固市场。到1998年,凭借这两款拳头产品,50多人的惠民公司营收突破5000万元,而此前拥有1200人的汽车修配厂营收只有几百万元。创新的红利,初步释放。
条线延伸,拓展“产品分支”
创新的脚步,永不停歇。2007年,杭州公交公司负责人找到惠民公司,采购BRT站台门。“当时,公司没有研发过类似产品,但对BRT站台门市场前景很看好,所以毫不犹豫答应下来。”林海说,公司全体研发人员随即投入研究,(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