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周 建
3月1日清晨,薄雾笼罩下的淮安区钦工镇古淮河家庭农场的梨树园内已是一片忙碌,一群人正在修剪、压枝、整形、施肥等。
“农场成立于2019年,在条沿村古淮河边300亩荒滩上建设而成,主要栽植培育翠冠梨等,实施规模化经营。”农场负责人李成华边劳动边与笔者交谈。
翠冠梨,民间称“六月雪”,果皮细薄、肉脆汁多、味浓鲜嫩、汁丰味甜。条沿村利用古淮河天然优势,栽培翠冠梨已有几十年的历史。来自邻村大董庄,从事过长途客运、建筑工程的李成华看中这一独特的产业优势,跨村承包荒地,开启人生创业新篇章。
“我们在主打特色品牌翠冠梨的同时,主动对接市场,推动品种改良升级,先后引进由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培育的苏翠1号梨和日本的秋月梨。”李成华娓娓道来。每亩地可栽约110株梨树,300亩总株数约3.2万株,今年将全面初步挂果,每株8-10斤左右,今年可收获30万斤,市场价每斤5元,可实现销售150万元。再过两年将全面进入丰产期,每株挂果25-30斤左右,年梨产量将超百万斤,可实现销售突破500万元。
说话间,迎来一批重要的“客人”——淮安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的技术人员。李成华介绍,双方就共同建设绿色防控示范区(点)建设进行深度洽谈。项目计划投入20万元,新上物理病虫害防控设备,全面减控化学农药的使用并逐步取缔化学农药。据技术人员介绍,该项目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梨的品质和口感,增强市场竞争力,打造生态、绿色、有机梨产业,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再提升。
“我是农场的长期用工,每天工资80元,像我们这么大的年纪,在这儿做,事不重,钱不少,很满意了!”正在忙碌的60多岁的李大妈乐呵呵地说。农场长年用工在30人左右,忙时季节性用工达80人,都是附近的村民。
通过三年的发展,农场基本步入正轨,2021年被评为淮安市示范性家庭农场。“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路途,一是发展林下经济,套种花生、大豆,花生亩产约350斤、大豆亩产约400斤,可新增受益约80万元;二是计划投资150万元,新建占地1500平方米、库容500吨的水果保鲜库,除了自用,还为周边种植户提供服务,力争农场年营业收入达800万元,纯受益200万元,团结和带领大家共走致富振兴路。”李成华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