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记者 李 超 王小平 刘 权
通 讯 员 孙铁成/文
融媒体记者 刘志钧/图
连云港市,依海而建,因港得名。港口,是这座山海之城最核心的资源。
近年来,连云港市坚持以港兴市、开放发展,广泛汇聚铁路、航运、口岸、物流等各方资源,走上聚优提质、彰显特色的发展“快车道”。不久前,连云港港被确立为全国27个沿海主要港口和11个国际枢纽海港之一,是全国7条走廊中的大陆桥走廊的东端起点和全国7条陆路国际运输通道中的新亚欧大陆桥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新的定位和使命,连云港港抓紧推进“国际枢纽港、产业聚集港、综合物流港、高效贸易港”建设,朝着“千万标箱、东方大港”战略目标迈进。
如今,搭乘连云港—淮安海河公共穿梭巴士,淮安地区货物可以便捷地运抵出海口。利用连淮徐三地海河联运、海铁联运资源优势,连云港积极在连云港、淮安、徐州三个苏北重要城市搭起多式联运通道,打造连淮徐“黄金三角”物流通道。
枢纽海港扩大“朋友圈”
日前,记者来到连云港港主体港——连云港区,汽笛声声入耳。“紫玉兰”号中韩客货班轮停泊在码头,一旁的巨大桥吊正在装卸作业。“紫玉兰”号于2004年12月30日首航,是江苏省第一条国际客货班轮航线。
弹指一挥间。如今,连云港港开通2条中韩客货班轮航线、24条滚装杂货班轮航线及74条集装箱航线。其中,近远洋线30条,覆盖日韩、东南亚、波斯湾、南非、美西等地。2021年,进一步推动美西干线延伸至美东地区,并首次开通至俄罗斯远东集装箱航线。从连云港港出发,货物贸易能够触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个港口。
在徐圩港区,横亘在海面上的挖泥船正在建设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目前,连云港港已经由连云港区拓展至赣榆、徐圩、灌河港区,形成“一体两翼”的组合港格局,万吨级以上的海港泊位70个,可接卸1.7万标箱的集装箱船和32万吨的矿石船,跻身世界深水大港行列。2020年,完成货物吞吐量2.52亿吨、集装箱480万标箱,运量居全省首位、全国前列。
2021年2月,连云港港被《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确定为国际枢纽海港。为做强港口战略支点,提升国际枢纽海港能级,去年7月,连云港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高质量推进“千万标箱、东方大港”建设发展实施方案》。同年11月,连云港又上榜“十四五”国家首批物流枢纽建设名单。
“国际枢纽海港”和“国际物流枢纽”的明确定位和叠加效应,将推动连云港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点,强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枢纽带动作用。据了解,按照规划,连云港港未来将紧扣“枢纽港、产业港、物流港、贸易港”的功能定位,突出主体港区的转型升级,强化两翼港区的港产联动,重点加快自贸区港航发展中心、大型智能化集装箱中心、国际粮食中转中心、绿色专业化大宗商品集散中心和液体散货运输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到2025年,港口预计新增通过能力8000万吨以上,吞吐量较2020年增加1亿吨、集装箱量实现翻番,加快成为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和长三角港口群北翼强港。
立体交通织密“物流网”
“之所以有连云港港这个港口,是因为上世纪30年代横贯东西的陇海铁路要找一个出海口。”谈及港口的由来,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新闻中心外宣通联部部长杨开林介绍,连云港港处于沟通东西、海陆转换的交会节点上。
1992年12月,我国第一列国际班列从连云港港一路向西,沿着陇海兰新铁路线穿过国门驶向欧洲。当年牵引首列国际集装箱列车的“东风1808”机车,成为连云港港内的新亚欧大陆桥东端起点标志之一。
如今,经过不断发展的新亚欧大陆桥国内段陇海—兰新铁路基本实现高铁化,连通速度在不断加快。依托新亚欧大陆桥,连云港打造国际班列品牌,形成覆盖中亚五国及蒙古、西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欧洲(德国、土耳其、波兰)的运输格局,目前稳定运营的国内班列通道达15条。据统计,2021年,连云港中欧班列累计开行各类班列619列,同比增长11.7%。
连云港港口地区地形狭长、空间有限,连绵的云台山脉把港口与仓储腹地隔开。为此,连云港大力贯通港城内部的“公铁水”交通。其中,专用铁路线与国内铁路运输网络、国际中欧班列串联起来,经由港口通往世界各地。国内班列贯通陆桥沿线节点城市,直达郑州、巩义、洛阳、盘古寺、侯马北、蚌埠、淮北、扬州等铁路站点。通过高速公路和内河水系,连通淮海、沿江、沿海地区。
“港口后方的新云台内河码头,依托烧香河连接京杭大运河,通过淮安这个内河航运枢纽,向北可达山东济宁,向西最远可至河南周口,向南可由扬州、镇江通达整个长江流域。”杨开林介绍,2020年,连云港与淮安开通集装箱海河公共穿梭巴士,使连云港港成为淮安最便捷的出海口,“目前基本上是每周三班,未来会进一步提升频次,争取每周五班甚至天天班。”
连云港、淮安、徐州作为淮河经济带的三个重要城市,徐州国际陆港、连云港海港、淮安空港形成互为支撑的“黄金三角”。连云港港充分利用连淮徐三地海河联运、海铁联运资源优势,正积极在连云港、淮安、徐州三个苏北重要城市搭起多式联运通道,探索“公路+内河+铁路+海运”的公、铁、海、河“四位一体”的多式联运模式,使内河、铁路、公路运输与海运航线无缝对接,打造连淮徐的“黄金三角”物流通道,使连云港港成为淮安、徐州最便捷的出海口。
改革创新打出“特色牌”
2021年11月23日,一列满载着生活用品、家用电器等货物的班列从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鸣笛发出,标志着连云港至俄罗斯中欧班列正式开通。
中哈物流基地成立于2014年6月24日,是由连云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和哈铁快运股份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该基地作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首个实体项目、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共建“一带一路”的首个重点项目,经中哈两国元首的4次共同见证,已成为“一带一路”与“光明大道”合作示范区。
走进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信息化指挥中心,记者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手握操纵杆,实时远程操控着哈国霍尔果斯-东门无水港的轨道式龙门吊。据介绍,连云港中哈物流基地以网络化、智能化、信息化技术为依托,自主研发轨道式龙门吊智能远程操控系统,使集装箱装卸作业效率提高1倍,实现了国内首例铁路双线作业的远程操控模式,率先步入先进的铁路作业自动化行列。
创新,是连云港矢志不渝的追求。近年来,连云港港积极顺应现代物流发展趋势,贴近腹地客户的运输需求,发挥4.42平方公里自贸区港口区块的制度创新优势,推出包括“港航通”特色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一带一路”陆海联运信息共享、铁路审单“网上办”、口岸“一站式”订舱、国际集装箱集拼出口业务“先报后装”等18项新模式。“创新多式联运协同监管服务体系”入选长三角自贸试验区十大创新案例,中欧班列“保税+出口”案例亮相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国际班列车船直取模式曾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获得肯定并向全国口岸推广。
除此之外,自2010年初港口启动岸电技术研发以来,连云港港的低碳之路走得艰难而又精彩——从LNG项目研发到探索纯电池在海船上的应用,该港给自己出了一道又一道难题;从世界首创的“船用高压变频调压不间断供电岸电系统”到国内首艘纯电动拖轮自主建造,该港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业内认证的“不可能”。
未来,连云港港将更多关注智慧港口、绿色生态港口等技术研究前沿领域,精准对接生产一线安全环保研发需求,在生产工艺改进、降本增效、防尘治尘、低碳转型等方面提出创新课题,为实现“科技强港、科技兴港”,打造绿色港口、绿色交通增添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