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接A1版

(上接A1版)搭建起政协委员联系团结界别群众、面向社会正面发声、凝聚和传播共识的机制化平台,展现政协委员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履职尽责更加精准有效。市政协注重加强政协常委会自身建设,组织政协常委述职,发挥政协常委的表率作用。修订政协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办法,开展委员考核,优秀委员通报褒扬,激励委员提交高质量的“委员作业”。健全完善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引领学、委员培训集中学、“政协讲坛”专题学“三学”机制,有力促进了广大委员和机关干部履职能力的提升。

坚持聚焦中心,同绘发展新蓝图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为区域内城市提供信息共享、资源共享、市场共享、政策共享的机遇和便利,淮安要找准自己的角色和定位,用好用足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政策红利,彰显淮安的特色和优势,实现差异化竞争,走出淮安高质量发展独特之路……”这是市政协常委会去年9月份围绕“主动融入长三角 聚力发展新淮安”主题的建言报告。

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资政建言,是使命所系、职责所在。

这五年,市政协始终坚持市委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履职就跟进到哪里。紧紧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协商议政,广泛汇集助推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助力淮安经济社会发展,书写出一份履职尽责的精彩答卷。

——紧扣一体化发展协商议政。构建“4+X”协商模式,采取市政协常委会议重点协商、主席会议专门协商、专门委员会界别协商,不断提升协商成效。为助推淮安加快融入长三角,市政协以“主动融入长三角 聚力发展新淮安”为主题,召开主席会议协商议政,提出加强与上海、苏南等地开展干部人才交流、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建议写入市委八届二次全会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为助力“枢纽新城”建设,围绕构建现代综合交通体系,召开主席会议协商议政,提出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引领、项目支撑、产业培育等6个方面21条意见建议,市发改委积极吸纳相关意见建议,研究形成“四个坚持”发展思路。

——紧贴高质量跨越发展建言献策。为助力我市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发展,市政协紧紧围绕“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主题,举办议政性常委会议,从精准定位、品牌建设、壮大龙头企业等6个方面,对淮安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提出13条意见建议,市工信局将其纳入2022年重点任务加以推进。围绕航空货运枢纽建设、对外开放推进以及“十四五”规划编制等重要议题,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形成一大批议政成果,相关部门积极采纳。聚焦骨干企业培育、开发园区建设、中小企业扶持等重点领域,积极组织委员调研视察,连续两年举办高规格政企协商座谈会,助推营商环境优化。

——紧盯乡村振兴献智出力。市政协围绕“推动绿色发展”,召开常委会专题协商,聚焦推动淮安农业高质量发展,突出项目招引、科技赋能、要素保障等重点环节,从7个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连续三年组织“四级政协委员走镇进村”活动,开展送医送药、爱心助学、技能培训4300多人次。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方面,聚焦“推动淮安旅游高质量发展”“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健全农村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市域社会治理与城管基层执法”等议题,先后召开16场发展·民生专题协商座谈会,形成了一批务实管用的建言成果,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年来,市政协先后开展重点调研视察、专题协商议政、专题民主监督、重点提案督办等活动200多场次,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智力支持。

坚持守正创新,擦亮政协新品牌

“‘码’上议适应了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适应了我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满足了人民群众有序参与政治生活的需求,在数字空间有效拓展了协商民主的发展前景,构建了‘政协+互联网+基层治理’的新方法和新路径,是在新形势下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路向,是全过程真实的民主形式,议出了人民民主的真谛。”去年5月份,在市政协举办的“码”上议理论研讨会上,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家刚给予“码”上议工作高度评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这五年,市政协坚持改革创新,注重把品牌建设的思路和方法引入政协工作领域,培育政协工作品牌意识,增强政协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提升人民政协形象。

——创新打造“码”上议新型协商平台。市政协牢固树立“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工作理念,依托市“智慧政协”系统,以二维码为载体,打通“智慧政协”平台系统端、手机端、电脑端的数据链路,从而构建了协商议事工作线上线下同步、同时、融合互补,社会各界方便、及时、广泛参与的“有事好商量”新型协商模式。“码”上议创新做法荣获2021年全省政协工作最佳创新案例第一名;作为全国两个地级市代表之一,受邀参加全国政协理论研讨会并作交流发言;新华社先后3次深入报道,平台点击量超过132万人次,《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政协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和省级主流媒体在重要版面显著位置持续聚焦报道,《人民日报》客户端、新华网、中国网等30多家新媒体进行转载刊发,在全国全省产生广泛影响。

——创新开展“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第三方绩效评议”。市政协紧紧扭住提案质量这个核心,在提案和提案办理中引入第三方绩效评议,有效促进提案办理由“文来文往”向“人来人往”转变、由“闭门办理”向“开门办理”转变、由“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实现提案、提案办理质量和政协委员满意率“三提升”,做法被评为2020年度全省政协工作最佳创新案例,并在《中国政协》杂志刊发。

——创新建立“开门办文史”新模式。市政协利用统战优势,广泛借助社会力量,实行“开门办文史”。建立市、县区政协上下联动机制,推进文化文史委与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一体化进程,把全市文史专家力量融入市政协文史队伍中。五年来,征集文史资料4000多篇,编辑出版《淮安改革开放40年记忆》等文史书籍7万余册,送文史进课堂进社区5000多场次,培训文史人员4000多人次,经验做法在全省政协系统推广。

坚持关注民生,彰显政协新担当

开展协商议事14688场次,促进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9720件,群众点赞、群众跟帖建议和点赞互动115.68万余人次……

这是市政协2020年以来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履职成绩单,一串串数据背后是政协人为民办实事的累累成果,更是彰显为民协商的责任和担当。

这五年,市政协始终坚持牢记初心使命,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贯穿政协履职全过程,在破解民生难题中献睿智,在补齐民生短板中谋良策,在办好民生实事中出实招,协助市委、市政府在增进民生福祉中交出了合格答卷。

——在助推民生改善中彰显担当。悠悠万事,民生为重。市政协紧紧围绕教育文化卫生、城乡建设管理、生态环境等关系人民福祉的重要问题,就“基层疫情防控体系与能力建设”“坚持党建引领 优化物业服务”“改善农民住房条件”等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积极采取专题民主监督、网络远程协商、对口(界别)协商、集中视察等多种形式,提出许多针对性强的对策建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与此同时,抓住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基层治理、民主法治等重点领域,引导各党派团体和政协委员坚持问题导向,选准切入角度,深入调研分析,积极提交2046件立案提案、176篇大会发言、177期社情民意信息,为推动淮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在坚守履职情怀中纾难解困。以构建现代养老服务体系、推进高中教育资源配置为主题,召开常委会议协商提出对策建议32条,回应群众关切。抓住老旧小区改造、城乡饮水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采取调研视察、协商座谈、提案督办等形式,推动民生改善。突出污染防治、市域治理、安全管控等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助力夺取“双胜利”中奋勇争先。全市2400多名委员在医疗救治、复工复产、社区防控等方面贡献力量,累计捐款捐物2300余万元;持续开展“四级政协委员精准扶贫”活动,共帮扶3930余人次,筹集帮扶资金1810多万元,持续关注农村贫困人员脱贫。

潮头登高再击桨,无边胜景在前头。站在新起点上,市政协及广大委员将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党建引领砥砺使命担当、以为民初心回应百姓期许、以协商民主汇聚前行力量、以创新发展紧跟时代大潮,在淮安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征程中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中共二十大胜利召开。

2022-02-18 1 1 淮安日报 content_173793.html 1 3 上接A1版 /enpproperty-->